小学语文提问技巧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43 浏览:12734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打破以前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及各种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技巧;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启发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之一,但存在着许多问题:设置不合理,缺乏拓展延伸的空间,设疑死板,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缺少师生互动现象.要避免这些问题,还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采取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置不合理,缺乏拓展延伸的空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老的名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不符合小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水平,过偏或过于繁杂,使学生无法回答,导致教师讲课满堂贯,学生缺乏思维的锻炼,繁杂的问题学生讨论不出来而打消思考的念头,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不到知识,更阻碍了学生拓展延伸的学习空间,所提问题只是事倍功半,没有效率.

2.提问死板,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问题不灵活,完全借用教案的固定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而启发,导致缺乏新颖感.还有的教师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地提出一些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使作者的思想感情缺乏创新延伸,很难启发学生的能动作用,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用一些口头语如.“是吗”“是不是”“对不对”等等,造成提问题的思考价值欠缺,起不到良好的启发教育作用,没有吸引力,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师生互动不足,形成满堂灌现象

疑和问并列存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在疑问的基础上产生的,师生应在疑和问的基础上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事实往往是相反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性能,只顾自己讲而讲,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的现象,不能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引发了学生厌学不善于思考的叛逆心理.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我们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幼小心灵,采用种种恰当的措施,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技巧的策略措施

1.有始有终,循环渐进

有始有终,循环渐进的提问技巧,应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所提问题的水平,应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提升问题的高度.如在《穷人》一文的讲解中,我先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交流,使学生思索本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以穷人有什么样的品质,作者是如何表达出他们的优秀品质的,从课文中心勾划出来,结合实际生活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穷人们宁可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神态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在美的优秀品质.最后以渔夫的以后的生活怎样呢?展开延伸,结合课文续写下去.这样一来,有始有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引导学生层层思考参与,使学生逐渐感受到探究与乐趣思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巧设疑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巧妙提出疑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例如讲解《三人行》疑问是:三个人是如何在茫无边际的草地上行走的?什么力量使他们那么坚强?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这样一来学生要解疑就要认真阅读教材,体会教材,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巧妙设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课文重点融合在问题之中,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真善美的奇妙世界.这样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参与,进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参与能力和兴趣.

总而言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打破以前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及各种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所需运用的语文技巧也是博大精深的,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敢于尝试,为新课改铺展更广阔的平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