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的幼儿教育价值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39 浏览:70776

神话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切文化的渊源.神话是原始混沌思维的产物,它是人类创造的,以想象和幻想为根本特征,反映人类对生殖、万物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等的认识和探索,以口头或文字的形式流传与演变的文学样式.刘晓东说:“儿童教育,特别是幼小儿童的教材,应当主要以原型和母题为主要内容和永恒不变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神话、童话、传奇、民间故事等原始文学题材中.”[1]我国神话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特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价值.

一、培养和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神话是原始人想象和幻想的产物,是原始人的思维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解释的产物,既是他们的文学,也是他们的科学.神话中极度的夸张、明快的想象和奇特的幻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想象是神话思维的灵魂.“或许在任何方面也不能像神话故事的特定事件上那样很好地研究想象的过程.”[2]神话迎合了幼儿好想象、幻想和好奇的心理,本质上是迎合了幼儿游戏精神的需要.因此,神话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3]在中国神话中就有充分的体现:盘古四肢化四极,五体化五岳;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后羿射九日而灭猛兽,除害救民;精卫口衔木石以东海,不屈不挠;夸父逐日,顽强不屈,道渴而死,弃杖成林,造福人类.这些神话简洁明快的想象,情节生动有趣,场面大气,充满奇幻的色彩,留给儿童许多想象的空间.再如婉约一点的神话,《搜神记》中记载的一则“马头娘”的故事,讲的是蚕神的故事,是从蚕的形象引出的对养蚕业的起源的想象,把蚕想象成是马与人的结合体,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些神话符合儿童的想象需求和审美需求.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神话具有极大的审美功能.因为神话具有文学的特性.文学的美,体现在多方面,有语言的美、想象的美、怪诞的美、力量的美、精神的美、人物的美.文学给予幼儿的美是幼儿从作品中获得的一种美的体验,任何给予幼儿以共鸣或感触的细节都可能形成美感.学者王曾永说“神话作为原始思维的产物,具有可闻可见和绘声绘色的美学形象,具有叙事感,神奇感和形象感的形式结构等神话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是无可质疑的.”[4]

茅盾把神话分为解释的神话和唯美的神话.解释的神话就是原始人对万事万物、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神话,多属于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是解释天地的起源神话的典型代表,从中可以读到人物精神的美和力量的美.此外少数民族当中,广为留传着更为丰富的创世神话,如:维吾尔族的“女天神创世”神话,情节完整,极富想象力.女天神在天地间呼吸,睁眼为昼,闭眼为夜,于瞬息间从其呼出的尘土中产生日月星,你可以想象她的巨大无比和神力无穷,真是充满神奇的色彩,如魔幻般吸引人.唯美的神话讲述史诗般的英雄故事,体现出丰富的想象的美、力量的美和人物精神的美,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典型代表,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是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神话.还有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都是能引发儿童美好的想象和向往的唯美的神话.这些神话都能给人以心理的愉悦感觉,其中的怪诞美,产生的“审美距离”,给儿童的想象留下了许多“空白”,给儿童许多表达美的感受和创造美的空间.

三、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神话当然应该当神话来读,不宜用科学的解剖刀去解读神话.儿童文学是允许想象和幻想,允许虚构的.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让动物如人一样说话,可以让蚂蚁和人一样高,和人同桌吃饭.这就是儿童文学创作,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文学作品.在幼儿的想象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其实,神话当中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哲学思考,这些哲学问题也是儿童这个天生的哲学家常常思考的问题.如:“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有什么东西?”“天外面是什么?”“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等等.这不也是儿童对自然、对宇宙、对自身的原始的探索吗?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成为了科学知识,有更多的问题仍然是谜.对于那些已经成为科学知识的问题,我们自然应该在让儿童了解古人的想法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去思考、探索,寻找到科学的解答.神话应该发挥它启发和激励儿童思考的作用.

四、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

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在神话中也多有体现,如:尊敬祖先长辈、诚实、为民、怎么写作、爱国、造福人类等因此,神话还具有对儿童进行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功能.

我国神话,尤其是后期的神话中,历史的痕迹很明显,其中不乏爱国主义的教育题材.如:鲧禹治水的感人事迹:鲧死而精气化为禹,禹继承父志,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反映了部族首领们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牺牲精神.为君之后,依然身先士卒、谦恭下人,虚心纳谏、爱民如子、崇尚节俭,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与洪水的斗争中,以禹为首,但也有东夷的伯益、皋陶参加.反映了在大灾大难中,中华各部族患难与共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历来是个团结爱国的民族.

五、进行正确的自然观教育

天人合一观念是原始人神话思维中产生的一种重要观念.体现为万物与我同为一体,万物皆有灵性.这自然只是原始人神话思维下产生的一种朴素的自然观念,但是对于现代,我们对自然的索取过多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规律,自然给我们的报复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顺应自然,循着自然的规律人才能真正发展自己.因此,神话中蕴含的自然观无疑对于儿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在原始人的观念里,生命是平等的,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许多便利,应该受到尊重.在原始人的宗教观念中有许多对动物的崇拜、祭祀仪式.在祖源神话中,有许多先民把动物或某种昆虫奉为自己的祖先,这些动物或昆虫是有神性的,能给他们带来福祉,就如中国的龙神话一样.此外,在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中,保存着许多动物或昆虫造福人类的神话.如:佤族史诗《司冈里》说,小米雀把司冈啄开,人才从里面出来(人的诞生);火是蚂蚱从雷神那里偷学来,然后教给人类;谷种是蛇用尾巴从水里卷起来的.可见,原始人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万物的主宰,而是与其他动物平等相处的,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依存,和谐共处.在提倡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今天,自然观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六、进行文化品格教育

中国神话中,体现中华文化品格的神话尤其多,如体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勇于探索的无畏的精神,为民造福不畏牺牲,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等,都给后人以很多的鼓舞.有许多的神话,其中的寓意与幼儿教育目标不谋而合.这不仅说明神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其优秀的文化至今仍煜煜生辉.如:盘古开天辟地化万物这一则创世神话体现出了开创伟业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女娲造人、炼石补天也可看出原始时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和人类对自然的抗争,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奋斗精神;后羿射日反映了向自然灾害作斗争,不畏艰险的精神,同时也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索的不懈精神等等.

综上所述,中国神话故事都是幼儿所喜闻乐见的,符合幼儿审美的需求,满足其好奇心和对力量的一种向往,对幼儿文化品格的形成也有熏陶渐染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中,值得进一步去挖掘中国神话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