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培的那些日子里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25 浏览:30204

2012年4月,我有幸成为“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培训第三期培训班的学员.15天的培训时间里,来自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老师们相聚在孕育教师摇篮的安徽师范大学,和朝气蓬勃的安师大莘莘学子一同学习、生活,感想颇多.

风景如画——环境篇

第一次跨入安师大的校园,还是2007年的暑检测,那时我参加安师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毕业论文答辩.留在记忆中的安师大就一个字——“晕”:住在女生宿舍的上铺,我晕得不得了,只得在室友的帮助下将床板抬下来放在地上才能安心地睡;听报告要找大礼堂,答辩要找教学楼,拿成绩单要找文学院,我在校园里被弄得晕头转向,加之内心对论文结果也很忐忑,偌大而美丽的校园我根本无心欣赏.

再次跨入安师大的校园,给我的感觉也是一个字——“美”:草地上,小草刚刚从泥土里冒出嫩芽,蔷薇正羞涩地露出粉粉的小脸,樱花不甘示弱地绽放在枝头;道路旁,一排排或银杏树,或梧桐树,或水杉树,或香樟树,伸出它们的枝条,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山坡上,粗粗细细的树散落花与草之间,是那么的错落有致,那么的和谐;一座座大楼座落在绿荫丛中,宛如童话中的城堡一般.更美的是我们学员的宿舍——双人或三人的标准间,配有空调、彩电、电脑,独立卫生间有热水供应.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不用再受上铺的折磨了.

与智者同行——老师篇

本次给我们国培班学员讲课的有安师大资深的教授,也有南师大和华师大的知名教授,还有来自一线幼儿园的专家们.与智者同行,我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及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赵学菊副教授和周念丽副教授.

赵学菊副教授,我的班主任,美丽知性.她给我最初的印象是温暖.因为4月2日报道那天,恰逢清明小长检测第一天,我乘坐的客车晚点,又遇芜湖长江大桥堵车,原来可以下午六点到达学校,一直到七点才到.赵老师一直在松风阁等我,见面后热情地帮我提行李箱,送我到宿舍,一路上向我介绍培训班情况及注意事项.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全身,如见亲人一般的亲切,让疲惫的我无比感动.后来才得知她的女儿还小,正等着她回家吃晚饭呢!在随后的培训期间,赵老师总是利用课前或休息时间来班级,或打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真是一位温柔而细心的好老师!而在给我们讲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撰写》及《幼儿的死亡观及生死教育》两个专题后,我又被她清新活泼的教风及渊博的知识所折服.赵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理论支撑到教学实例分析再到教学策略,让我获得许多新知识.


如果说赵学菊副教授留给我的是感动,那么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副教授留给我的则是思考.周教授利用一天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两个专题《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估》和《关注农村幼儿心理健康》.周教授能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园及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画面,分析研讨,从现象到本质,从国内到国外,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在工作中是否只关注孩子学到了知识技能,而漠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不经意间伤了孩子,没能真正读懂孩子.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又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呢?

相遇美丽——学员篇

本期参培学员有的来自公办园,有的来自民办园,有的来自城里,有的来自农村,有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也有担任管理工作的园长,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才17岁,教龄最长的近30年,最短的只有2年.这些年龄、职务、文化层次各不相同的人,因为“国培”,相遇在安师大,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交流、一起成长,心无旁骛,只为幼教!教室里、图书馆、食堂里、校园路上,都有我们共同的足迹.感谢安师大,感谢“国培”,原本不相识的我们美丽相遇!为了共同的职业,为了共同的愿望,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我们有共同的收获与感悟!

草长莺飞,安师大的草地更绿了,树叶更密了,我们的“国培”学习也结束了.我相信,“国培”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回到各自学校,我们会将新的理念传给同事,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并积极发挥“种子”引领作用,带动身边的老师共同提高.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走出安师大,我们肩负的担子将更沉、更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