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473 浏览:43885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转变教学理念,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习进度制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教学指的是学生学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同时也积累到经验.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以期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中学语文;有效教学;分析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我们在中学语文课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的重点,然后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下来让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但是当老师让学生自愿回答时却变得安静起来,结果只能是指定某个人来回答.课堂的“热闹”和“活跃”是一种表面现象,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独立思考,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性是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培养.

2.语文课堂气氛单调、乏味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中没有把学生当做主角,而当做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老师是“园丁”,学生是有待修剪的“花草”,于是就出现了这一种现象:课堂上老师在那不停的讲,学生在木然的听课,整个课堂教学呈现了一种“满堂灌”的氛围.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引导也缺乏新意,经常是“你的理由”、“你的看法”等提问方法,简单的看是调动了学生自我思考的积极性,但是一些学生却觉得这些问题感到空虚,自己其实并不理解.有些教师忽视,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只是简答的评论对与错,极大了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散.


3.追求教学的形式化

一些教师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没有针对学生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方案.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训练,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一种形式化,貌似方法新颖、手段先进、气氛活跃,而实质上对学生来说课堂的内容却是空洞乏味的.

二、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1.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针对不同的课程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参与的切入点.这需要老师加深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生活经验和每个人之间的个性等进入了解,明白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这样课堂的教学就有了针对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上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教师整节课程一讲到底,那么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让学生感到乏味.但是如果不讲或者是少讲,那么一些重点可能就会错过.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好什么样的内容该讲,什么样的内容不该讲,建立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学思考意识的引导,该到学生认真听课的时候,不去引导他去思索,防止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提出问题后,不去急着评论学生答案的对与错,让学生有所领悟,直到想说又说不清楚时再去点破他的迷茫,这样会给学生以满足感和自信心.

3.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

如果不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那么有效教学就不可能实现.教师不掌握有效的方法,那么学生只会读书死,死读书,有效教学也会成为空话.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阶段,他们渴望知识,期待自己能解决面对的问题,喜欢自我探索而且已经不满足接受某种现成的结论.因此在安排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特点安排可以让学生独立讨论的部分,给予他们自学的空间.而对于那些教学难点、重点,可以暂时先不讲,对学生进行启发后再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讲清楚.这样避免了教师将简单的内容喋喋不休的讲了很久,而学生越听越烦,产生对语文课厌恶的心理.利用课本知识设立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变的主动.学生讨论后,对于有的问题可能会相互争执,此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期待老师讲解,这样教师再进行透彻的分析,加深了学生的对知识的印象,也使语文课变的充满活力.

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特点,提倡自主、积极、好学的学习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是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失去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活力.因此,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应该是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即课堂的有效教学.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注重有效教学行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