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与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13 浏览:156352

多媒体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确,在某些方面,多媒体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作用,但如何更有效地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如何避免走入误区,这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

一、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误区

1.多媒体运用与文本运用的矛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过多地强调媒体工具的作用,用大量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而文本却被搁置一边.整堂课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对文本的有效感悟、阐发和挖掘,更谈不上有效的思维引导和深入交流了.

2.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矛盾.在很多课堂中,语文课堂的形式就是老师不断点击鼠标,学生不断地读屏幕上的内容.教师的语言、示范、手势、表情甚至书本与实验都被机器代替了.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的精华,并辅助以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媒体本位与想象力之间的矛盾.我们的语文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来体验作者的感情,丰富对作品的想象.事实上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却放松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正是想象力发展很快的阶段,我们教师在整合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简单地运用媒体手段,让学语言、用语言的过程变成看图像、听音乐的过程,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语言实践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整合的对策

1.要准确定位信息技术的辅助性与语文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我们首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它的学习是以语言为根本的,我们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围绕“语”和“文”两字做文章,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所以,在进行整合课的设计时,要把握住语文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融合,准确定位.

《揠苗助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比较短小,情节也比较简单,如何找准整合课的整合点,又如何挖掘出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呢?我们可以从“农夫”这个形象入手,借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让学生概括出对农夫的初步印象:其一是“傻”,其二是做事心很“急”.然后围绕这个人物,抓住“傻”与“急”两个板块,在与学生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把课堂向纵深推进.此时,把教材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以及学生的个性理解差异作为资源,确定最具有语文价值的部分,把它作为整合课的整合点.在此基础上,再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积极构建学生不断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教学环境.


该文来源:{$getarticleurl}

我们课件的选择与取舍必须以能否突出鲜明教学性和语文本质特征为标准.要始终将教学牢固地控制在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最后,我们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若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

2.注重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与信息技术互动优势.对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内涵的品味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注重互动,注重互相交流的学习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以达到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个目标.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以情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别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暮春三月美景背后浓郁的离别情谊是文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此,在学生直面文本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具体可感的画面、音乐、视频等媒介进行有效组合,使之突破时空限制,让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体验,使之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其中在最后一个师生共话别的环节中,我预先拍摄了班级中孩子的有关学习的照片和视频,再配上跟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的音乐《永远是朋友》,合成了一段新的视频,这就一下子把沉浸在几百年前送别场景中的孩子又快速地拉到了现实师生分别的场景中,而这正是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让孩子对离别情感的体验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在这基础上,再设计说话练习,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体这个桥梁把生活与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这种信息素材的收集与整合,有效地达到师生与作者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生与文中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锤炼了学生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

教师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的本质特点,使学生学习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开放,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课的生命力所在.

3.注重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段话强调语文实践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自主的听说读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在整合课中,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体验等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教师在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结合不同的文体特点和教学重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多注重与听说读写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与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整合中要协调统一,只有扎扎实实地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提高,这才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课的活力所在.

4.注重小学语文整体感悟与信息技术媒体优势的有效整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在进行课程整合时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其辅助下引导学生读、思、议,进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读是前提,我们要抓住“以读为本”这根主线,结合多样性的媒体,让教师和学生认认真真地读,整段、整篇地读,充分地读,用各种方式读,读出真情,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让学生选读某个重点段落后,我们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文本,这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习作时谋篇布局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确,有效而合理地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加以整合,才能对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