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329 浏览:70213

[摘 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条件下相对枯燥乏味的授课与学习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大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情景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

前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根本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增强自身在道德、法律行为上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树立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该课程中实施情景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营造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创设情景、实施情景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增强学生感悟能力,而且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情景化教学模式相关理论分析

1.情景化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

情景化教学模式是充分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统一”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包括生活情境和思想意境),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并对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探索,以帮助学生获得领悟,并自愿将学到的知识、信念贯彻到实际行动当中.”[1]


2.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实质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实施情景化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置于其中,去思考、去感受、去判断、去选择.情景化教学不是简单的教育灌输,是依靠“源自于个体内部的实践经验和自由批判意识的不断应用由内向外实现的;以培养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它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论阐释,更重要的是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实践为依据,关注思想、道德、法律在实践情境中知、情、意、行的统一.”[2]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情景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第一,实施情景教学模式,必须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特定氛围内主动参与到情景中去.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情景教学,环境、氛围尤为重要.在情景创设中,至于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如何,不仅直接关乎到情景创设的逼真与否,而且还关乎到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能否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关于道德起源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景:把同学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为大家播放关于“动物本能论”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相关视频,在图、声、像的轻松氛围中积极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一些感面对道德起源产生认识,不断内化为自身对道德的认识与理解.在播放完相关视频后,教师可以创设现场互动情景,让同学们自由发表自身对道德的理解、认知,结合视频内容谈谈自己对所授内容的思考、探索甚至是评判,逐渐使学生对一些是非道德问题形成自身的理解和观念.

第二,实施情景教学模式,必须要全面坚持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全面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该门课程实施情景教学,其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深度和参与热情.要想在情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再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情景教学的效果才能从根本上得以保障.在创设情境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做好必要的预习,提前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难点和重点,对于遇见的难点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做出有重点的听课,为下一步带领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去奠定基础.

例如,当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大家欣赏励志短片《下一个奇迹》,在欣赏完短片之后,由教师在课堂现场创设课堂励志情景,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畅谈自己的观点,写下自己的铮铮誓言和人生规划目标,并以宣誓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昂扬斗志和学习.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就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该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意义.

三、结语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设情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全体学生一起努力.在情景创设中,需要全面、综合考量课程特征,考量大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采取为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全面坚持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面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紧密结合课程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式等措施,激发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增前教学效果的目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