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67 浏览:17311

【摘 要】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学生由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初一年级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因此,本学期我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倡导学生多读书勤练笔作为教学的重点.现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反思:

【关 键 词】初中语文反思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表现

1.1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1.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1.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1.4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2调控措施

2.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以前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中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级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单元课文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单元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这以后,有一些学生还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2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初中学生更为重要.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