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450 浏览:106689

摘 要: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 键 词:药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把握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动态,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推动我院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特组织了此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院2010级进入实习阶段即将面临毕业的全体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率96.74%.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毕业后的去向”这一问题的选择上,近85%的同学选择了就业,近11%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自主创业的仅占3%.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应该说这真实地反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习目标和意图.从高中进入我院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未能进入更高一级的高等学府学习,来我院学习主要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同时也想在医疗卫生单位这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好收入的单位工作,因此,当学业完成后,他们会毅然选择就业.但是,面对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有着清醒的认识,即在注重技能水平的同时,知识水平、学历水平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命运.所以,在“选择继续深造的目的”中,有82%的学生是因为想“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而“逃避就业难的局面”也占了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竞争压力时的无奈.以专科学历去竞争岗位,在扩招后的中国就业市场来说,肯定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技能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调查中,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占到了29%,“对毕业后的就业没有信心”这一问题也提醒我们,一是在两年的时间里如何加强专业课教学,二是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自信心的教育.

在求职的地点选择上,58%的学生选择了家乡,36%左右的学生选择了省会或沿海发达城市,有4%的学生愿意去偏远地区.类似的选择,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学生占34%,而不愿意去的却达到了63%.这一数据在历年学院举办的“双选会”上都有体现,很多实习生在大医院实习后都拼命想留下来,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医院工作除了对自身发展有利外,还有不少学生认为是为家人、为自己争了面子.所以尽管很多乡镇卫生院都开出了相对很好的条件,很多毕业生也还是不愿意去.

学生在就业、择业、创业这几个问题上还存在着思想认识问题.从这几项数据中或许能看出原因:从事一项工作的原因,选择“因为单位待遇好”的比例有67%,“领导重视”有10%,“依所学专业而定”占到42%的比例.另外,“会长期从事一项工作”的占27%,“不会长期从事一项工作”的占到了36%.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对于工作没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不能安心一项工作.

四、建议

1.注重就业心理辅导,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和工作等原因,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从总体来说,我国目前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的需求量不甚匹配,并非毕业生真正过剩,就如我们在双选会中看到的很多用人单位一人难求的情况.因此,开展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心显得较为重要,让他们有足够的心理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指导学生正视就业压力,抛开思想包袱,大胆进入就业市场,同时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基层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2.强化和完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从全国的形势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工作较弱,且缺乏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只停留在简单传授就业方法、调整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全过程不能进行完整的就业生涯规划,忽视体现学生兴趣、特性、能力等个性化的择业因素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属于粗放型的就业指导工作,无法因人而异,为大学生量身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将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出有计划、全方位、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和模式,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就业零距离.

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单位及相关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利用学校与行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降低职业教育的成本,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吻合,扩大就业面,拓展就业途径,又有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谓一举多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