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教改成果转化,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的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53 浏览:16344

摘 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转化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软硬件、过程和结果的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教改成果必须向大学教育教学力转化的四个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旨在加速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转化.

关 键 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转化;教学质量


在高校扩招以前,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因此大学教学质量的问题并不突出.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大批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逐渐从大学塔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

在众多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中,有的是单一地强调软件(如师资)建设,有的则侧重硬件(如教学条件、设施设备)投入;有的强调过程管理(如课堂教学评估),有的侧重结果评价(如就业率统计).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我国较早实施的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制度之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能真正将软硬件、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一种非常好的措施.但是几十年来,教改项目立项无数、结项无数,而其成果除少部分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纳进行推广应用外,绝大部分项目成果仅限于理论发表阶段,因而对高教改革的促进、对高教质量的提升作用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其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很多的教改成果没有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力.

一、推动高教教改项目成果向大学教育教学力转化的理论依据

(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目的是要改革大学教育教学中陈旧的观念、方式、方法和内容等,而只有将教改成果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才能真正把教改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教学力,才能真正惠及学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向大学教育教学力的转化过程也是学生参与、了解项目及成果的过程,贯穿项目试验的好观念、好方式、好方法、好内容等都会潜移默化地被他们所熟悉和吸收.参与教改的学生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东西,而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教学力提高的体现,也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个正面回应.

(2)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试验地只能是大学校园,而且大学有较高的办学自主权,所以我们可以也只能在大学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就地试验而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去实践自己的改革想法.而且改革项目的方案可不可行,需不需要进行中途改进和怎样改进等,也必须根据教改成果转化的试验情况来进行判断和选择.

(3)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效果究竟如何,值不值得推广应用,能否真正实现对大学教育教学某个方面的改进和革命,国家对教改项目的投入是否值得等,都必须由实践,即教改成果的实际试验效果来证明.只有当教改成果实际转化为了教育教学力,惠及了学生,推广效果好,国家对教改项目的资金投入也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4)强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向大学实际教育教学力的转化,一来可以防止想当然的夸夸其谈式的纸上改革;二来可以扩大教改项目的影响力,有利于推广应用;三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在知道高校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改革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或创新思考,而不至于再去做重复研究和思考.

二、加速高教教改成果向教育教学力转化的措施

为充分发挥高教教改成果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和发展促进的积极作用,当务之急是要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高教教改评价机制,从观念和具体操作方式上对现有的高教教改项目审批和管理进行改革,才能加速推动高教教改成果向教育教学力的转化.

(1)在高教教改项目申报要求上应树立“高、新、远”的标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尽量整合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往往带有先进性、创新性、前瞻性甚至方向引导性,理应站在现有资源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将好的观念、方法、方式、内容等尽量运用于实际改革方案和过程中,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高级教育教学力的转化.在高、新、远的要求下,高教教改项目的立项不应求“多”而应讲究“精”,在经费上也应重点支持而不是“天女散花”.国家应通过能体现“高、新、远”的立项政策和财政支持有效引导高校内部、高校之间整合教改项目,实行联合教改,联动教改.

(2)在高教教改项目立项审批上应从偏重“形而上”改为着重“形而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不但要要求有前期的理论成果,还应要求有前期的改革试验成果及原始材料.关于原始材料的要求,可以参考国家教育部实施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关于优秀实习基地的申报的要求.将教改项目所设计的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和可行作为评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教改方案就好比是一项工程的图纸,对过程控制和后果的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完成年限不可限制太死,应根据项目试验可能需要的时间相对放松.如,以不同专业的学生为对象的,可以一年为限,以一届学生为对象的应以四年或五年为限.而且,为检验项目成果的适用性,应给项目的推广进行留一定的时间.将教改成果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以及成果的可能推广效应作为考虑投入经费额度的重要指标.在经费审批和管理上,可以采取多次拨发和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效应追加经费的灵活方式.这样既可以起到督促、鞭策作用,又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3)在高教教改项目管理上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重于理论,并支持建设教改数据库.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中期检查应以改革试验的实际进度和取得的实效为指标,中期检查的材料也应以提交试验方案、原始试验材料(表格、文档、图片、音频、视频)和数据为主.还要鼓励教改实践者积累教改事实和数据,只有对教改经验长期的积累和对比,才能发现问题和规律.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参照国外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样本研究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结项进行现场实践成果鉴定和理论成果发表情况双指标验收.实践成果和项目结题报告为结项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论成果发表仅作为附加条件.

(4)在高教教改项目评价上应采用项目参与者评价基础上的专家评估,并把推广应用作为整体评价的一个硬性要求和指标.由于高教教改项目的特殊性,纯粹地采用专家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而且也不太好客观判定项目的实际效果,因此将参与者的实际感受和受惠情况纳入评价体系是个较好的选择.这种评价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项目的主持人及其课题组成员弄虚作检测.高教教改项目的成果的意义和生命力就在于应用推广,因此,很有必要对将教改成果在一段时间和一定范围进行延伸应用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这方面的情况统计,我们可以参考省部共建实验室对受惠专业、受惠人数和受惠人学时数进行统计的思路.

(5)应建立专门针对高教教改教研的荣誉制度.我国有很多为学术成果设置的荣誉,但专门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而设置的荣誉却很少,而且给予的地位和回报都比不上其他类型的学术成果.尽管对高教改革成果的价值评价标准不如其他学术成果类型那么客观和容易把握,但专门为教改成果设置荣誉制度,可以扩大教改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提高高校对教改教研的重视程度,更能提高教师从事教改教研的积极性,持续保持转化成果的耐力.

高教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毕竟不同于专业学术研究,也不同于其他的生产应用型研究.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和教学者,我们在积极开展高教教改研究的同时应更注重教改成果的转化,并自觉将教改成果直接面对学生,形成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