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讨式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06 浏览:19191

【摘 要】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将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一大挑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入符合需求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探讨《宏观经济学》讨论式教学研究,结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通过对讨论式教学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流程等方面的简要分析,并以IS-LM模型为例,简要说明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为今后在经济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讨论式教学宏观经济学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0238-03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为研究对象,课程体系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因涉及到大量专业术语、数学模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其主题和结构,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性强,系统庞大,学完后常常是一头雾水,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来讲解宏观经济学,不仅讲授吃力,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势必影响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式教学,结合宏观经济学本身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特点,采用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既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其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讨论式教学的内涵

讨论式教学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十年代,对于什么是讨论式教学,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概念的界定不同.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大学的教学方法,也有少部分研究者将其界定为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将讨论式教学界定为:通过教师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进行讲授,给学生讲清楚有关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同时收集提炼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设计讨论主题,采取适当的讨论形式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讨论式教学具有主动参与性、多元共享性、开放性、平等性、批判性等特性.


2.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流程

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流程包括:准备阶段、讨论阶段、评价阶段以及拓展阶段四个阶段,具体的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流程

3.《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讨论式教学设计

以《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为例,简单说明讨论式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准备阶段

3.1.1教师准备

(1)复习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理论要点;讲授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收集学生发现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并写在黑板上,有:教材中的IS-LM模型在中国是否适用?中国是财政政策更有效还是货币政策更有效?

(3)设计本次讨论的主题为:结合在中国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的实际推导中国特色的IS曲线和中国特色的LM曲线,并印发阅读资料发放学生,包括阅读资料1: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资料2:货币政策的无效性;资料3:中国特色的IS曲线;资料4:中国特色的LM曲线.并将讨论主题及阅读资料等提前制作成多媒体软件.

3.1.2学生准备

(1)预习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复习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通过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发现了以下问题:IS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教材中的IS-LM模型在中国是否适用?中国是财政政策更有效还是货币政策更有效?等

(2)认真阅读教师安排的阅读资料1: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资料2:货币政策的无效性;资料3:中国特色的IS曲线;资料4:中国特色的LM曲线.

(3)结合讨论主题、阅读材料以及自行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方式准备不超过3分钟的发言提纲.

3.2讨论阶段

3.2.1教师角色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讨论前,教师先把制作好的多媒体软件:IS曲线与LM曲线的不同形状展示给学生看,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不同形状的IS曲线和不同形状的LM曲线中哪种才是中国特色的IS曲线和中国特色的LM曲线?从而导入本次讨论的话题:结合在中国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的实际推导中国特色的IS曲线和中国特色的LM曲线.

(2)选择讨论形式,进入讨论.

结合教学内容,本次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优差互补原则进行分组,以6人为一组每组设组长1人,主持本组的讨论;记录员1人,记录组员的发言;裁判1人,制止讨论过程中不文明的语言.6人围坐,利用掌握的课本知识,根据组内收集到的资料和老师展示的多媒体资料进行讨论.

(3)提问和回应.

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每个小组都能从阅读资料1和资料2中得到如下结论:在中国财政政策的效果大于货币政策的效果.此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启发学生结合资料3和资料4对两种情况的IS曲线和两种情况的LM曲线做验证性实验,找出导致中国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这一结果的原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回应.

3.2.2学生角色

(1)分别发言,陈述观点.每个小组选取代表发言,陈述本小组观点.通过学生事前的准备和分析,小组观点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观点:中国的IS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中国的LM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平缓一些而已.

第二种观点:中国的IS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结论截然相反,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中国的LM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平缓一些而已.

第三种观点:中国的IS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中国的LM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结论截然相反,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四种观点:中国的IS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结论截然相反,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中国的LM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结论截然相反,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倾听发言,提问回应.

各个小组陈述观点后,小组之间就以上四种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积极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并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各个小组用做验证性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本小组的观点.

通过学生先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验证性实验,发现:在中国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的原因是中国特殊的IS曲线和特殊的LM曲线.

(3)补充个人发言提纲.

各小组根据验证性实验的结果以及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质疑,不断补充和修正自身观点,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共识:从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的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的IS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中国特色的LM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平缓一些而已.

3.3评价阶段

3.3.1教师评价

学生讨论结束以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一方面表扬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讨论结论,再由教师在学生讨论结论的基础上归纳讨论结论并给出理论表述,得出中国特色的IS-LM模型理论.即在中国:IS曲线是一条表示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且较陡峭;LM曲线是一条表示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较平缓.由于特殊的IS-LM模型,因此,在中国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差,即实施财政的效果大于货币政策的效果.

3.3.2学生评价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综合讨论内容,不断丰富各组观点,最后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在教材中: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的IS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虽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更加陡峭一些,中国的LM曲线与教材中IS-LM模型的描述虽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更加平缓一些.通过讨论式教学,学生对IS-LM曲线模型形成了全面的认识,除了掌握教材中的IS-LM曲线模型的情况,还了解其在中国的特色;并且能从实际出发,运用该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提高了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拓展阶段

3.4.1教师拓展

教师针对这一主题做出一篇题目为“IS-LM曲线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的结论性总结材料,对IS-LM曲线模型相关知识进行扩展,使学生除了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更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规范的格式,并通过多媒体软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供参考.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的IS曲线、中国特色的LM曲线、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应该实施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理论判断与现实是否存在偏差.

3.4.2学生拓展

通过前面理论学习和讨论,学生对IS-LM曲线模型问题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必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此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讨论心得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后来写的小论文较有水准.如“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从中国特色的IS曲线和LM曲线看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的无效性”、“中国特色的IS曲线和LM曲线分析”等.

4.结论

讨论式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差别,前者将学生的集中学习变为分散学习,将教师的直接讲授变为启发引导,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敢于探索的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总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