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99 浏览:118516

《纲要》明确规定: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把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既能促进幼儿形成优秀的道德修养,倡导文明行为,又可塑造出幼儿良好的性格.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幼儿园教师按照幼儿的特点将教育内容规范化,具体化,拟定由浅入深的礼仪行为,把示范、明理和练习联系起来,使幼儿园礼仪教育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经过幼儿亲自感知、实践慢慢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平衡的成长.以下是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对礼仪教育积累的几点方法:

一、“贴近儿童心理”的游戏儿歌法

儿歌说话明快、活跃,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孩子兴趣浓厚.我是这样利用儿歌教孩子礼仪的: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清洁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谨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等朗朗上口的儿歌配上恰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儿歌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现在这一礼仪教育的方法,成了我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楷模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轻易而又最有用的法子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楷模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标致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拟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以他们的说教都有用的.”因而楷模示范具有主要的教育浸染,楷模示范是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日常进行口语交往过程中,我首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示范,然后再指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在进行活动时着重培养幼儿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氛围,使幼儿经常受到熏染,慢慢转化为习惯.


三、“源于口语”的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就是教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积极创设情景,烘托一种陶冶情感的气氛,把孩子引入喜、怒、哀、乐的情景之中,使其为情景所感动,从而产生共鸣.情境练习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是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我在中班开展了“接打礼仪”的活动,先让幼儿表演日常活动中接打的礼仪后,再指导幼儿如何接打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体会之后,组织幼儿进行“打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幼儿的表演中指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打是首先礼貌问候,然后是等对方说完了话,挂了之后才能挂等等礼仪.又如:大班“帮助别人真快乐”,我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很快能获得幼儿的共识,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练习法

人的行为是习惯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经过不断的纠正练习得到更正.如小班幼儿挪动椅子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着走,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正确示范——幼儿模拟操练——提醒操作,让幼儿体会到正确挪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如在幼儿来园的问候、人园晨检时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等的活动中,时时不忘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育.形成了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且行为练习法能调动起孩子们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五、“潜移默化”的标记提醒法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活动中遵守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标记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手艺.如:我在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玩具筐上,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在活动区张贴洗手、进餐等规范图,为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暗示性教育.在饮水机处,标上进出的标记,目的是提醒幼儿不拥挤、有序进出接水.幼儿一旦在幼儿园活动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醒的活动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顺应社会生活,在社会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是一棵树撼动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