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文”相结合的《机械故障诊断学》教改

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774 浏览:85500

摘 要:当前专业课教学主要采用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提出将“教研文”(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三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专业课教改方法.课堂教学应该以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为导向;科研实践应作为一座桥梁,将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论文研究是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延续和归宿.只有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关 键 词:研究生培养;专业课教学;教改探讨;教研文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8-02

一、引言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就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判定设备运行状态、故障部位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进行预防性维修,是防止事故和非计划停机的有效手段.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受到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广泛重视,在国内外已成为一大热门学科.[1]我校从1990年代末就在研究生中开设了《机械故障诊断学》课程.该课程通过设备故障诊断基本理论的讲授,对典型设备故障的实例分析,让研究生掌握故障诊断技术,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然而,当前机械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展机械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改革,这不仅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动手能力的基本要求,更是满足全日制学位型硕士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要求.[3]笔者从2007年起为研究生讲授该门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和探讨,取得了初步的经验.本文就“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以下简称“教研文”)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教研文”相结合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机械故障诊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大半来自我校机械故障诊断实验室,其中学术型和学位型基本各占一半,后者在研究生二年级期间必须在现场实习一年.学术型和学位型的毕业论文都是以“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为研究方向.课程性质、培养模式和论文方向决定了阶段式的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

(一)课堂教学应以科研实践和论文研究为导向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设备的主要故障模式、故障机理;企业关键设备的监测诊断技术及实施方案等.通过这种传统的方法达到课程学习目标是不难的.但专业课教学应该以接下来的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为导向,并打下坚实的基础,显然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还远远不够.专业课教学要特别强调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让学生通过调研自行寻找课题、通过调试选定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独立完成研究工作,进行结果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要强调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习和工作,寻找最佳发展途径,教师的责任重在方向的引导而不是过程的限制.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对外联络和交流,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发现问题,寻找突破点,才能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思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专业课教学要强调研究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教师做专题报告、学生查文献、课堂讨论、方案设计、小学术报告、自主完成小课题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科研实践是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的桥梁

科研实践对于培养研究生动手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锻炼创新实践能力,二是在以学术创新为目标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水平.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读研究生大多缺乏生产和科研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及动手能力创造了机会.我校故障诊断实验室承担了多项石油石化企业科研项目.学术型研究生在现场科研实践时间为3~6个月,学位型研究生为1年.研究生在油田采集设备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然后进行信号分析与处理,诊断设备故障,跟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汇报交流,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同时发掘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时尽管导师已经为研究生确定好了论文题目,但研究生通过科研实践提出了更好的思想和方法,这就是一种创新,说明科研实践的目的达到了.所以说科研实践是一座桥梁,将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实践和研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最终目的.

(三)论文研究是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延续和归宿

许多人认为,论文研究是到研三时才做的工作.其实不然,很多工作其实从研一开始做了.如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让研究生查阅国内外文献,找到国内外研究热点、感兴趣的科研方向,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这就是论文写作的训练.当然这个阶段首先要创造浓厚的学术探讨气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讨论.我校故障诊断实验室每周三定期组织研究生研讨会,让大家将科研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带到集体中去讨论,使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还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鼓励他们大胆地走出去,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最后就是要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论文是考核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方式.这项工作也要从专业课教学时开始抓.比如让学生查阅英文文献,并翻译成中文.到研二时,让他们参与到实验室英文论文的写作中.同时,让学生形成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的正确方法.经过这样的训练,为写毕业论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上是“教、研、文”三个环节的主要内容.三个环节并不是简单的“串联”模式,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联”模式.这种有机结合能弥补当前研究生阶段式培养中的弊端.当然,在这种方式中,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导师身兼数职,不仅仅是导师,还是专业课教师,还能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项目.这样,导师就能在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教、研、文”三个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多数情况下导师并不是专业课教师,其学生(主要是学位型)参与的科研实践项目也不是由导师提供.这就要求导师和专业课老师、科研实践基地方做好沟通交流.

三、结论

《机械故障诊断学》的课程性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论文方向决定了必须将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应该以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为导向,并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实践应作为一座桥梁,将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论文研究是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延续和归宿,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9,(11):103-105.

[3]刘小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J].正德学院学报,2009,7(1):4-7.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0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