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文内涵的层次性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98 浏览:12266

摘 要:创新是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其内涵却比较含糊,对于毕业生指导性不强.基于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大学生的特性,普通意义上研究对象方面的创新不应作为学生毕业论文创新性的唯一标准,而应包含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等两个层面创新的内涵.

关 键 词:创新;大学生;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112-02

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创新,该要求体现在各类工作和学习目标中,各高等院校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但在目前大多数的毕业论文中,创新原则的实践却不够理想.在国学论坛上有一篇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创新的讨论,大多数网友都认为在本科阶段谈论文的创新不切实际,个别网友甚至认为毕业论文写感想即可,有的认为文献的综述即可作为毕业论文,有的网友给出了优秀论文的标准“能够围绕题目展开严密的论述,适当运用材料,应该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1]该讨论涉及到什么是创新?该不该创新?该如何创新等问题.这些争议的出现,与创新性内涵的不够清晰密切相关,对此关键性的概念应加以明确,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创新的关 键 词为“新”,其反义词为“旧”,何为“新”?何为“旧”?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价值判断,涉及判断的主体、客体及参照物等问题.一般来说,“新”是指人们通过努力使事物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或全新的状态.就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来说,作出这一判断的主体主要是社会及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而客体则包含论文研究的对象、论文写作的过程、论文的作者,等等,参照物则为客体此前的状态.结合创新的本质及大学生主体的特性,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应当体现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而非某个单一抽象的通行标准,只有如此,大学生在写作论文时才会有具体的标准,才可以多方面、立体地展现创新性.

一、研究对象方面的创新

这一层次的创新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也是普通意义上的创新,专就论文所研究的对象而言,指研究者在理论观点、技术方法、材料数据等方面弥补了前人的不足,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要求更多地适用于专门的科研人员以及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也有部分学校在本科或专科学生当中积极提倡,设有专门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创新奖,如广州工业大学的“创新奖”中,在打分上“方法、内容、结果创新”上权重占70%,具体表述为“方法新颖、合理,有独创性;分析、论证设计正确,实验方案合理.对所述问题有独到见解,角度新颖;对工程技术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有重大改进和政策建议;有较大实用价值”,[2]这一规定从方法、观点的角度明确新颖性的具体内容,因为要求较为严格,全校学生中只有少数才能获此殊荣.

严格意义上的创新体现了该研究的社会价值,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所在.但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这一层次的要求较为苛刻,因为毕业论文一般要求在毕业前的这一个学期完成,但此时绝大多数学生实际上都忙于找工作或考研,真正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十分有限,要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都有困难,何谈创新.另外,在此层次上的创新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长时间的知识积累,而三年或四年的大学生活,学生掌握的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尚不具备创新的客观条件.所以,以研究对象作为毕业论文创新性的唯一要求不切实际,少数学生能在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之一做到有新意已经难能可贵,要把它作为一个普遍的唯一的标准缺乏现实的基础,学校可以把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学生树立为模范,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则应当适用其它层次的创新要求.

二、研究主体本身的创新

对于普通的科学研究活动,人们更多地关注研究对象的创新,因为研究的主体是已经能够熟练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科研人员.而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尽管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在研究对象上的创新是其应有之义,但毕业论文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它依然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创新的内涵也应该体现在毕业论文的主体(大学生)自身的创新上.

1.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严格意义上的创新是研究主体(人)努力工作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作出这样的贡献.只有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能创造性地工作,推动人类的进步.对于大学生这一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来说,创新精神是最基本的要求.1998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就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看出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之中,包括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见习实践、期末考试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等内容.其中,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科研活动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论文的写作更具有手段的性质,即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对多数本、专科学生而言,要求毕业论文做到最高层次的创见比较困难,只有极少数学生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既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能切合学生实际,是毕业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体现.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保护其好奇心,鼓励其不断试错,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论文选题时,就应强调应当突出“新”字,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能因循守旧,简单重复他人劳动成果;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当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陈述自己所收集到的材料时,教师要给以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比如一个藏族学生在一篇关于迪庆藏族婚姻习俗特点的毕业论文中,以自己的家乡为研究对象,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基础,将独特的婚俗做了的介绍和分析,虽然不够深入且较稚嫩,但其独创性却是值得肯定的.


理论观点、技术方法、材料数据方面的创新可以直观地体现于毕业论文之中,创新思维和能力却没有具体直接的表现形式,学生只有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虽然这一层次的创新内涵较为间接抽象,不可直接观察测量,但在创新思维和能力驱使下的人们的创造性活动是它最有力的证明.所以,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是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毕业论文创新性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