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外来务工家庭父母沟通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86 浏览:130546

作为一个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把如何与家长良好沟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平衡时,学生才会良好发展.换言之,要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就只有学校、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我校地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外来务工家庭的家长.这些务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经济水平,文化层次、思想境界等各不一样,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外来务工家长有这些普遍特质: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教育孩子力不从心;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教育方式不当,常常对孩子棍棒伺候;缺乏与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在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到与家长的沟通不仅需要责任心,更需要技巧.所以平时我除了联系、上门家访、校信通、开家长会议等方式外,还尝试根据家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一、积极配合型的家长

对于这类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他们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以前的家访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怎样做一个体谅孩子的父母谈得头头是道.我在家长会上请这些家长给其他学生家长做报告,介绍一些教育孩子好的做法和经验,这样比教师一味的讲解更有说服力.

二、不管不问型的家长

这类家长,虽然也期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其责任心较差,平时对子女的情况很少关心,既不向教师了解情况,也不向孩子了解情况.所以,多数孩子的学习成绩等情况都表现一般.对于这样的家长,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教师首先要想办法让家长对孩子“学好”产生信心,沟通中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老师在乎他们的孩子,也关心他们的孩子,愿意和家长一道去帮助孩子.这样他们才可能主动地去关心孩子的情况.与这类家长沟通,打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如果家长还算配合,那不妨多打几次;如果家长不太乐意与教师多讲,就要在减少联系次数的同时把谈话内容变得言简意赅.对于问题特别多的学生,还是得与家长多多联系,不能一味迁就家长的态度.


三、既溺爱又蛮不讲理型的家长

在工作中,相信很多同事都遇到过这样一类家长:他们往往不关心孩子的成绩,也不关心孩子的品行成长,但非常关心他的孩子在学校里有没有受到不好的对待.如果是教师不对那也没有话说,但这类家长遇事往往是不分清红皂白,根本不问孩子遇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只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就冲教师发火,弄得班主任相当尴尬,有时也很伤心.我认为,在跟这类家长谈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度”,尽量找他们能接受的态度和方式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班主任和家长一样,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天天向上.

四、失望气馁型的家长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后进生”的家长,他们除了叹息、无奈,别无他法.我们要让这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作为班主任,对“后进生”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也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你的孩子再学也没希望”等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记得去年我班有个男学生平时不爱学习,脾气暴躁,经常打架.但是,这名学生不怕吃苦,劳动的时候非常积极,而且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在和他家长联系的时候,我先谈了他不怕吃苦,这对孩子长大以后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再学好文化课,将有长足的发展,树立了他家长对他的信心,也减少了他与家长的代沟,后来这名学生在小学毕业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们才会更主动地与教师交流,配合教师的工作.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了一点启示:在与家长谈情况沟通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

作为一名新时代班主任,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与家长的理解和沟通,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教师合作,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水平.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学会角色转换,体会家长的心情,做到相互理解,千万不要板起面孔教育家长,否则很难解决问题.

总之,为了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班主任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在学生家长工作方面多想、多做、多沟通,把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家庭的父母当做校外的同事、助手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