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培养中学生体育素养的途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27 浏览:14665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系统分析法,在明确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分析,阐述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途径.培养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具备一定的体育素养,旨在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体育意识;健康意识;体育素养

一、引言

我们非常关注中学生的体质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家长都全力以赴地培养孩子成才,但是忽略了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培养.知识的积累是不断更新的,而一个好的身体则受用终生.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每天锻炼一小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尤其是这些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有很多指标都在下降.随着《山东省2012年和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试行)》的颁布,该方案规定2012年山东省将加试体育.该方案的实施让体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身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师、家长、孩子开始注重体育课程,并且加强了身体锻炼,体育开始被广泛关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话题.


二、体育素养及其构成

(一)体育素养的概念

《辞海》对“素养”的解释是“经常修习涵养”.对“涵养”一词的解释是:“身心方面的修养.”《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可见,素养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在某方面的修养,二是说这种修养是平时养成的.据此我们可以把体育素养理解为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它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体育,指导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体育素养的构成

体育素养是在长期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含多方面的要素,且内在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构成要素有:

1.健康意识

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没有把竞技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列为体育素养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排斥学生掌握一定的竞技运动技能和知识,只是认为应把竞技技能作为健身手段,因而不应也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体育素养的必备内容让全体学生掌握.故把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体育素养的基本内容更符合实际,也更符合全民健身的国策要求.

2.体育文化水平

体育文化水平包括两个方面,即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和体育锻炼.具体地说就是初步了解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识,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能够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体育锻炼,了解和掌握相关体育人文知识,具备对重大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对重大体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体育功能与价值.体育技能它包括锻炼技能和对锻炼的自我评价技能.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所谓健康素质即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身体状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够适应从事多种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锻炼、体育比赛等体育行为的正常进行需要相应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体质水平影响体育行为,一般来说,体质太差会导致体育行为的减少.反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比赛等体育行为可以使体质水平得到提高.

4.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取决于文化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个体心理素质和智力等因素.一个具有强烈的体育意识的学生对体育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锻炼动机,成为激发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动力,从而培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常年自觉地参加锻炼,终生受益.体育意识,一方面来源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来源于体育实践(体育行为).全面的体育知识与积极的体育意识有利于体育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体育意识的发展.

判断体育意识的标准:第一,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第二,是否正确认识体育的作用.第三,是否具有对体育正向积极的态度.第四,是否具有主动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第五,是否具有终身体育意识.

5.体育品德和体育个性

体育品德是一定的体育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体育道德在个体体育行为中的反映.通过体育行为表现出的体育品德也是体育个性的重要方面.

体育个性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具有个体特点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品德和体育技能是体育个性的重要体现.

三、当代中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当前我国学生的体育素养整体偏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体育意识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要想在体育方面有成绩就必须以牺牲智育为代价.所以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缺乏整体性,学生虽然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但对许多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不甚了解.在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体育比赛中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仍显不足.

学生的体育素质普遍较低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下,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然而学生的体育能力较低和终身体育意识不强.有部分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的掌握程度很不够.另外,有部分学生由于功课繁重,学生会活动和社交活动过多,抽不出时间来锻炼.从健康意识与锻炼习惯的角度看,其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身体锻炼的自觉性.

(三)忽视体育品德的修养

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是好的,但是学生只从表面模仿,使有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与体育道德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