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提纲导学式”教学模式的与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60 浏览:20124

摘 要:“提纲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笔者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为例,探索与思考了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 键 词:初中思想政治;“提纲导学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提纲导学式”教学模式,即基于启发式教学以及自学辅导,依据“教师为导、学生为主、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运用的开放性、自主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其具体实施步骤主要如下.

一、明确自主学习要求

在开展“提纲导学式”教学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学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通过有效方法引出新知,然后向学生呈现课前设计的导学提纲或者自主学习的思考题,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学生自学的方向性,使其更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的自学政治.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设计导学提纲是关键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材原则,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创造性地处理与利用教材,力求突显重点与要点,以发散学生思维.

一般而言,导学提纲需要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引导性.所设计的导学提纲(包括自学内容、提示、线索等)应紧扣教学目标,围绕课本逻辑体系,让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自主解决基础问题.第二、启发性.对书本难题与讨论性问题有提示、启发作用,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所学知识.第三、开放性.设计导学提纲时,需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进行变形题训练,如提供材料、创设情境等,而不是简单问答,使政治学习更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四、层次性.教师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并注意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如学习《走进法律》时,教师可设计提纲导学,自主学习环节:1)阅读“我们身边的规则”,思考问题:①社会生活离不开_____;②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是多样化的,如:_____;_____;:_____;③法律的三个显著特点:_____;_____;_____.2)阅读“生活离不开法律”,思考问题:①法律有何作用?②学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为耻,以()为荣,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等等.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提纲导学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是重要环节.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标记出不懂之处,生疑质疑,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如指导科学的读书方法.注意根据主次内容选择详读、略读与跳读等.同时,教师需要巡回辅导,以把握学生课堂上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学生问题,予以适当地启发或提示.注意发挥好教者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必要时,可进行个别指导.而学生在自学时,应认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自主完成提纲任务.在学生方法上,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若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可做好标记,在课堂交流讨论与考试精讲释疑同解决.


三、加强课堂交流讨论

当学生学习自学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问题或者有价值的思考问题,亦或可发散学生思维及增强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如小组、前后桌、同桌讨论等.当小组讨论之后,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情况与讨论结果.

如教学《走进法律》,当学生自学后,教师可聚焦主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探究1:我们身边的规则.1)教师可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徒手及用圆规、尺子画一个圆与一个方形.然后小组讨论:对比两人所画,有何差异?这一差异通过哪句古训能够说明?2)阅读教材漫画,表述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何发生不同现象?②交通规则有何作用?③此现象对你有何启示?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什么?为何社会生活需要规矩?3)小组讨论:①列举自己体会到的与规矩有关的具体事例.②在所讲的规则中,哪些是法律范畴,哪些是道德范畴,哪些是纪律范畴?③法律、道德、纪律有何不同?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需要适时调控,引导学生围绕导学提纲开展.同时,教师需巡回指导,以保证讨论的顺利开展,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在精讲释疑时,能够有的放矢.

四、注意释疑精讲、练习总结

基于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上,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疑惑加以点拨与精讲.在知识讲解时,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既可详细讲解,也可简单讲解,或者不讲.同时,注意针对性的讲解,分析重点难点,分析解题思路与方法,并注意联系时政热点.对于学生易于混淆或者易于出错的问题,对于学生自学与讨论过程中的疑惑,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透彻,并分析错误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此外,还需重视练习总结.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其活用知识.在内容方面,练习应围绕教学目标,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典型性、开放性,既要有教材知识,也需联系社会生活;在形式方面,既可为书面形式,也可是口头表达.当学习《走进法律》后,教师可设计达标检测题.如单项选择题:比赛需要比赛规则,宿舍需要宿管规定,上课需要课堂纪律.这表明()A.社会公共生活不可能有共同准则B.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完全需要依靠纪律约束C.社会生活离不开准则D.纪律等规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如思考题:与你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哪些属于法律?哪些又是规则?若没有这些法律与规则,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如梳理总结,构建知识网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