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导向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67 浏览:21233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群的必修课,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以典型商品贸易为任务导向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的改革.

关 键 词:任务导向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典型商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80-02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群包括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是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一般商品写卖的实务操作程序,以写卖合同为中心,介绍交易的磋商、术语、合同条款和合同的履行等内容,是后续《国际商务单证》、《外贸函电》、《国际商法》、《外贸跟单》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技能掌握的需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目前,许多教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以理论为主,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没有直接的联系,沿袭了理论教学的合同条款、交易磋商、合同履行和国际贸易方式四部分内容.虽然有的引进了一些教学软件,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仍脱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条约、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国际贸易操作法规也在不断调整.如大家熟知并使用了13年的UCP500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从2007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出版物(简称UCP600).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讲解UCP500的内容,与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再如,国际商会发布《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新通则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通则将原来的13个贸易术语减为11个,由E、F、C、D四组改为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的术语(EXW、FCA、CPT、CIP、DAT、DAP、DDP)和适用于水路运输的术语(FAS、FOB、CFR、CIF)两组,并增加了大量指导性解释以及图示,适用电子交易程序,贸易术语同样适用于国内贸易等内容.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教材都未相应更新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许多教师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递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四模块——合同条款、交易磋商、合同履行和国际贸易方式很难理解,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很难形成完整连贯的外贸流程体系,导致学生觉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课程的兴趣降低.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面向全社会,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客户资源等商业机密,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缓慢,远远未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院校通过购置南京世格软件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但软件操作毕竟只是模拟,不能真正代表国际贸易环节和流程,加之软件系统存在自我缺陷,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因此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国际货物写卖实务操作需要.


任务导向法介绍

任务导向法是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普遍运用.“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务导向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多个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任务导向法主张,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过去的“章节”为主线,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岗位要求,改用以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来看,任务导向法就是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设计教学任务,然后由教师做指导、学生具体实施和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

教育部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笔者拟采用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导向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开发研究.

以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

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应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基于进出口业务的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应通过对典型商品的选取、对外贸工作过程分析,创设突显国际贸易实务任务情境的教学模式.

典型商品的选取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10》,广东省2009年主要出口商品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器部件(340.46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224.89亿美元)、手持或车载无线(186.03亿美元)、鞋类(104.25亿美元)、家具及其零件(99.65亿美元).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器部件较上一年度出口额减少16.5%.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过程中典型商品贸易以服装、无线、鞋、家具为例.

工作任务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导向,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以典型任务来驱动,因此,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真实,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未来的工作,并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任务的设计还要有系统性,不能太琐碎,大小任务之间要有联系,通过完成一个个易操作的小任务,最终完成总的学习目标.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强省,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2010年,广东省GDP达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国排名第一.2010年,广东进出口总额7846.63亿美元,增长28.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我国加入WTO后,各种类型的进出口业务迅速增长.根据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信息,该专业就业方向多为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技能人才.以此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资格、职责、工作内容等),外贸相关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有:市场调研工作、营销策划寻找客户、交易磋商与签约、结算方式运用、备货、租船订舱、报关、报检、保险、单证缮制、议付、核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