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64 浏览:154295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计算机操作,主要是一些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发展的推陈出新,使得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

一、从教师讲授、叙述向教师辅助、指导的转变

目前,学校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实行班级授课方式,给予学生共同的思想和知识教育,而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潜在的个体差异,阻碍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

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选择了Office2000、Inter等内容,把班级进行分组,学生可以独立或者几个为一小组,同时我们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搭配,在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下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如:如何制作电子相册,如何对表格进行排版,如何制作幻灯片,如何收集图片等;教师在过程中指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去学会构思计划、完成任务.同时亦改变了学生互相竞争的班级学习气氛,提倡协作学习、相互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动力,转变全体学生都按相同的方式学得相同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这样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灵活使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积极创造创新条件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手段,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程时,开始时都有极大的兴趣和努力学好的决心,但由于知识积累、先天素质的千差万别,一段时间后就使得不同程序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甚至失去了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如计算机辅助计算机教学;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室、网络教室进行演示教学等手段.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熟练掌握我们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建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采用投影、VCD、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例如在一次语文教学的公开课上,教学内容为《红楼梦》的“十二金钗”,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并且感受到“十二金钗”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充分激发出来,甚至把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计算机课程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具有比在黑板上指指画画,不厌其繁地写出其操作步骤的过程,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原来在黑板上需要2节课或3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现在只需1节课即能完成,并且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学习起来特别直观、亲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探索着更好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开课或开课课时很少、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还有统一考试的制约等等.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教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也将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正如怀特(White)和沃特森(Watson)在研究时,列出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十个影响因素:(1)主动学习的意向;(2)学习的动机;(3)学习所花费的时间;(4)学习的愉悦感;(5)教学资源的使用;(6)问题解决能力;(7)反馈;(8)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和交流;(9)独立性;(10)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通讯地址:福建省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任务驱动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是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法的充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