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成因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02 浏览:83344

摘 要: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使得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处于两难境地.科研管理者在管与不管、谁来管、管的成效如何等方面都存在被动性.作为一线科研人员的教师,对经费使用中的诸多限制以及科研劳动无法得到认可而存在抱怨与不满.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制定社科科研经费管理规范、营造诚信的氛围、建立社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监督的联动机制、提高社科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价水平、加大科研人员科研劳动费的提取比例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 键 词: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

当前,我国财政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36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610亿元,增长了2.6倍.而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也增长迅速,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4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97.3亿元,增长了1.5倍.从微观角度来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5年的资助额度在20-50万,2011年的资助额度在50-80万;年度一般项目2005年的资助额度是7万,而2011年的资助额度是15万,可见项目资助额度几乎都翻了一番.在科研经费翻倍增长的同时管理好、使用好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成为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思考的重点.本文试从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的角度剖析目前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上都不及科技科研经费,这与人文社科科研性质不无关系.但随着社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出现,单纯思辨型研究模式已经逐渐转向实证与思辨相互融合的研究模式.这就意味着研究手段、途径的多样性开始呈现,以往“社科类的研究成本几乎为零,一台电脑、几本书、几篇论文就可以完成”的状况将不复存在,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和用途也将扩大.然而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理解、利用、管理都存在诸多的误解和分歧,使得目前人文社科科研经费与科研成果产出效率间存在不对称性,成果数、论文数很多,但优秀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能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则更是寥寥无几.


(一)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两难处境

1.顾此失彼的尴尬:社科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的失重问题

社科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社科项目管理和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各高校基本都非常重视项目管理,而忽视经费的管理.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衡量和评价高校社科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申报数、立项数和到款数等指标.同时,科研经费的到款数也或多或少决定着科研管理部门业务经费的多少.众多高校社科管理部门的业务经费都来源于科研经费的到款提成,项目越多经费就越多,提成也更多.因此,高校重视社科科研项目管理而忽视科研经费管理的现象就不难理解.

2. 管与不管的尴尬: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积极性鼓励间的矛盾问题

各高校虽然忽视社科科研经费的管理,但在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上都不马虎,都有非常明确的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但仔细深究却可以发现,这些管理办法多数都是程序性条文,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权责、到款管理流程、支出管理范围、结算管理流程等具体的管理要求,相对来说只是流程上的规定.管理办法中社科科研经费的限定性条款内容相对过少,主要涉及的就是管理费、人员劳务费、特支费等的比例.从限定性条款的内容一方面可以看出社科科研管理者不敢“放开手脚”去管,因为管的过严、经费比例提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的打击教师从事社科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鼓励和严管之间,科研管理者选择的是前者.因为目前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科研在推动的,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激发和鼓励是科研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没有人去从事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社科科研管理者“不敢不管”,因为上级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都有明确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并要求项目依托单位也要有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如果不按照财务、审计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管理,就会出现“乱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3.谁来管经费的尴尬:科研经费管理主体缺位问题

社科科研活动,尤其是社科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然而目前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单位间不协作的现象尤为突出.社科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管理,“通常不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的到款、支出和结算管理,对社科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进展、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无从了解与判断,其只能根据财务系统设定的比例要求以及支出性内容(票据)的真实性进行简单判断,无法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审计部门几乎在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中处于缺位状态.学校的审计工作职责中几乎未提及科研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而目前各级别的社科科研项目结题过程中,审计部门几乎是不参与的.科研经费管理主体不明确及缺位的现象,造成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失效.虽然项目运作前有预算,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执行后的决算过程就明显缺乏科学的审计环节和公开审计信息的环节,使得项目完成后只是给“少数人审阅”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影响项目的应用推广.

4.科研成果无法应用的尴尬:科研经费管理的成效问题

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目的是要使经费的使用合理合法的同时,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即用最少的科研经费创造最优的科研成果.[2]然而现实中的社科科研成果只能用论文数、研究报告的字数、是否出版或者政府部门签字审批等来呈现.论文的评价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以期刊级别、转引次数、获奖级别来评价论文质量,而研究报告的评价目前主要以是否被政府部门批示或者采纳为依据,专著的评价以出版社级别来评价.除论文、专著为公开发表外,研究报告几乎不对外公开.因此研究成果的质量评价还不全面,对学术性创新成果和应用性成果的评价还显单薄,很多社科研究成果仅停留于完成项目指标,而不是以科研创新、成果应用为目标.科研经费管理无法与科研成果评价相联系,是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成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