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学感悟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94 浏览:84955

摘 要:“分子与细胞”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第一个必修模块,学好这部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学生在初中时不重视生物学习,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学习“分子与细胞”这部分知识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 键 词:高中生物 分子与细胞 教学建议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第一个必修模块,是以后学习生物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更好地进行生物教学是广大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于如何进行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学,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之一.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实验的结果,目的是通过实验论证观点,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学生只要深刻记忆实验结果或者进行简单操作就好,根本不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推理和检测设,完全忽视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在自己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酶的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时,教师要先讲解一下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两支干净的试管,编上号1、2,分别装上淀粉和蔗糖.第二步,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淀粉酶溶液.第三步,把试管下端浸在60度左右的温水中保温.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在操作等待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猜测、思考,然后提问:两个试管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由此可以看出酶的什么特性?看看结果是否验证了学生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检测.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的存在,看看两个试管内的反应,是否有砖红色沉淀,如果有砖红色沉淀就说明——酶可以催化这个水解反应;如果没有沉淀就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既深刻认识到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而且又亲自参与实验的过程,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

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分子与细胞模块具备自己的核心概念,有着贯彻始终的科学思想观念和方法.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比较紧密,模块的整体性特别突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围绕学生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知识习得过程,给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用心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随时关注学生的变化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做好课后总结与反思.教师要做善于教学的有心人,坚持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分析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查漏补缺,寻找对策,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可以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反思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拥有反思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三、教师加强讲解、总结,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重点问题

分子与细胞模块总共包括五部分内容: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学生不好理解的重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加强讲解和总结,教师要将这些不好理解、掌握的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总结,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重难点问题.比如,学习细胞增殖时,教师应该说清楚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纺锤丝”“纺锤体”.纺锤丝是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丝状结构,纺锤体是由纺锤丝或星射线构成的形态结构;“赤道板”“细胞板”.赤道板是细胞纺锤体中类似地球赤道位置的空间,是非物质的,细胞板是在赤道板位置后来出现的一种物质结构,最终形成细胞壁;“体细胞”“子细胞”.生物体除生殖细胞外均为体细胞,子细胞通常指原细胞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新的细胞.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仍为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再比如教师可以巧用排列组合的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核酸的多样性,并通过习题进行具体的练习.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历年高考真题,优化习题练习

练习是强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完一节内容后,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以便确保学生强化知识的掌握.除了课本和辅导书上的习题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以下两种习题.

(一)历年的高考真题

做高考真题练习是一个比较好的练习方式.高考题是由命题专家在严密、科学的操作下完成的,高考题不仅水平高,而且反映了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了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考察.

比如,2009年高考理综试题(陕西卷)选择题的第5题:“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检测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检测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B.3/8C.1/16D.3/16

这道题的答案是B.

解: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aabb)+1/4(aabb)等于3/8.故选B.这道题的计算,需要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概率结合应用,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练习高考题,对于减少学生习题的盲目性,减轻学生的习题量是有帮助的.

(二)利用网络资源精选习题

在网络上有大量的习题,其中也不乏高质量的习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去伪存真、去粗选精,选择适合学生的习题供学生练习.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而且能够适应学生差异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各取所需,都能得到锻炼、发展,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习题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