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43 浏览:31994

[摘 要]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的生力军,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历史重任.文章阐述了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对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科研素质

[作者简介]耿艾莉(1971-),女,辽宁阜新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王岩松(1971-),男,辽宁丹东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上海20162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71-03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质,能够准确地选定课题和研究对象,熟练地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范地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以及成功表述研究成果的能力.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的生力军,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历史重任.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合理的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教学、科研和怎么写作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在这三大职能中,教学是高校的中心职能,科研是教学的重要支撑,是教师深入把握教育规律的有效手段,通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还可有效地达到怎么写作社会的目的,同时科研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等院校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作为学校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其科研能力决定着所培养出的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青年教师如果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就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也就只能沿袭前人的知识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学的深度、广度及启发性都难以达到较高水平,也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青年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不断地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最新动态和本专业的最新成果,进而不断地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在从事科研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搭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形成产学研合作办学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科技研发能力的创新人才.

2.怎么写作社会的必然要求.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有利于提升高校自主创新和怎么写作地方经济的能力,也使教师为社会怎么写作成为可能.高校教师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种咨询怎么写作、开发科技产品、开展技术革新等社会怎么写作,还可以接受社会委托培养、培训专门人才.这样既促进了人才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身经费的不足;既有利于高校教师的自身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据调查,教师的科研成果已经在工业、农业和国防事业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科研水平决定了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水平,而学科专业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重要标志.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科研团队中的新生力量.因此高校要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青年教师科技队伍,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为学科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获得的最新学科信息引入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科研还促进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为扩大专业的内涵,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特别是将处于领先水平和特色优势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教材中,有利于专业建设发展.科研课题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内涵.青年教师可借助自己所从事的交叉学科的实践课题,将这些项目引入毕业设计(论文)中,极大地丰富了毕业环节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学科前沿、工程应用基础和工程开发的平台.由于学生毕业论文课题紧密结合科研,可以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笔者对某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过调查,从调研的情况看,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状况令人担忧,科研能力非常薄弱,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方向不明确,团队意识较弱.近几年新进的青年教师,普遍缺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科研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主要表现在:首先,科研方向不明确,不能有效地与学科专业发展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当今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硕士、博士刚毕业,尽管有科研工作的经验,但大都是导师安排好的科研课题,只要按导师的规划按时完成就可以了,参加工作后对于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与从事的学科专业不能有效地结合,有些盲目,无所适从.其次,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能迅速融入科研团队.由于学缘结构的关系,不少青年教师对所在学院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科研方向、研究特色、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等科研环境不熟悉,难以融入学科方向和科研团队.大部分青年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去运作,不能迅速融入现有的科研团队中.

2.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综合技能薄弱.现在部分青年教师大多缺少工程实践经验与综合技能,“非工化”青年教师占一定比例.“非工化”是指现在国内高校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多数属于硕士或博士刚毕业,学历达标,却没有经历过生产或工程实际的锻炼,缺乏生产实际经验,工程理论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往往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相应比较匮乏.如果让他们从事一些生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发工作,并达到对其进行创新就会有一定难度,相应的,在教学上也就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3.科研环境欠佳,科研信心不足.目前部分青年教师对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的政策和战略重点缺乏了解,尤其对各种科研项目的申报特点和要求不了解,因此影响了科研选题、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申报课题时青年教师能够参与的科研渠道少且竞争激烈,其他多数计划也是限项申报,资助率较低.屡次申报不成功,就会导致部分青年教师丧失信心,认为科研费时费力见效慢,甚至放弃科研转向教学.殊不知科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创造,是对前沿科学的有效探索.与科研脱节既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会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导致在教学中缺少“源头活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无暇顾及.近年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展,教学任务明显增加,各高校师生比已接近或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18的红线.有的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师甚至必须完成3门以上的课程,再加上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才能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同时各高校都在强化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估工作,使青年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授课和准备各类评估工作上,用在科研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另外,青年教师通常还面临结婚、生子、学历深造等压力,也影响了对科研的投入.

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针对当前青年教师科研的发展现状,应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层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1.内部因素.第一,要有端正的科研态度.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方向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现今岗位的科研特色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使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其次要明确科研个体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之后,应迅速融入适合自己的科研团队中.科研团队是指在高等学校中有着共同的愿望,技能互补,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相互协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科研团队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特色和技术优势,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融入团队后不但可以在团队中学习新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而且可以利用科研团队的科研实力和条件实现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新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第二,要把握好目前科学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科学发展的态势正在日益发生变化.青年教师只有把握好当今科学发展态势,才能将科研工作做好.当今科研的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研的复杂性使得单独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某项科研,一些重大项目需要科研团队集体来完成.当前科学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科学研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一项科研课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往往用一个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另一学科的问题;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协作研究等.(2)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创新是科研的本质和灵魂,因此青年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前沿意识和超前意识.科研创新意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依据自身素质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原理等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青年教师要善于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

第三,要具有扎实的科研素质.科研成果是一个团队长期刻苦努力的结晶,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科研工作可以说是枯燥和单调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工作素质,才能保持持续不断的旺盛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科研工作做好.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具备如下科研素质: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具有勤奋、执著的科研精神,有“甘坐冷板凳”和“十年磨一剑”的韧性;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相信“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只有具备上述科研素质,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青年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工作的积累,有助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工作的深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差,合理分配精力,避免造成教学事故.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讲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备课上.在平时的备课中注意积累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能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外部因素.以人为本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从事各项科研管理活动的主导思想.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和谐的科研环境.第一,注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强化怎么写作理念.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是教育发展需要,是培养人才需要,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培养具有科研潜质的青年教师,对他们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要给予足够的关怀.

第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健全激励机制.一所学校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团队,就不可能建立起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围绕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的需要,立足时代前沿,搭建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同时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团队.学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及科研奖励制度,让青年教师从被动搞科研转化到主动从事科学研究上来,调动他们的科研主动性.对于刚进校的有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要减少额定教学工作量,使他们有精力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如不满额定教学工作量,可以科研工作量适当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

第三,加强科研管理部门怎么写作职能,为青年教师解惑.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帮助他们了解宏观科技政策,沟通科技项目计划信息,通过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举办申报科研项目讲座,向青年教师传授课题申报的经验与技巧等.各学院也要为青年教师配备有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当导师,帮助他们尽早实现自我定位,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四,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由于用人机制所限,我国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和工程背景,对工程所涉及的知识往往了解不多.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科研能力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学校要提倡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和基层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挂职锻炼,进行包括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工程知识、怎么写作意识等多方面培训,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会将他们培养成为熟悉工程技术特征及规律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支持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合作研究和攻读学位,在职称、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并免除其在外学习期间的教学工作量.这样可使他们一方面提高了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拓宽科研申报渠道,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建立青年教师专项基金,如省市教委、科委青年基金,学校优秀青年基金等.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及各工程研究中心也要针对青年教师划拨专门经费支持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申报项目时,要创造条件鼓励有创新思想的青年教师大胆申报、勇于申报,对那些需要学校评审或推荐的科研计划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机制,打破职称等限制,不拘一格,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科研、教学双发展,才能使众多优秀的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潜在价值.

总之,青年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路和学科专业发展目标,把握当今科研的发展态势,具备正确的科研态度,运用科学的科研方法,加上和谐的外部科研环境,一定会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魏丹.大学的三大职能[J].继续教育研究,2006(3).

[2]高扩昌.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1).

[3]杨莉.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