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视角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76 浏览:20129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拓展已经成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时代社会各类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着形式化、被动化和原子化等特征,阻碍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培育学习型人才功能的发挥.基于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应当将培育学习型人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知识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构建学习型人才的多维教育网络.

[关 键 词]学习型组织人文素质高等院校

[作者简介]张吉珍(1963-),女,河南固始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写作学方面的研究.(河南郑州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46-02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繁荣、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经济社会剧烈转型和科学技术迅疾发展的外部压力下,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持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具有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而其中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构成了值得注意的挑战.对于高等院校来说,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来看,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显然需要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逐渐活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在其所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次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学习型组织理论尚在发展之中,对于何谓学习型组织,总体上说存在两类观点:一是将学习型组织看作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架构模式,从分析组织中的学习(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入手,着重强调这种组织所具有的区别于传统等级制组织的特点;二是将学习看做是战略过程模式,从对战略变革重点的历史演变分析入手,着重强调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的战略变革模式的优越性.对于个人来说,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提出了以下要求:

1.系统思考的要求.学习型组织要求组织成员善于进行系统性思考,需要运用系统论的视点来观察和处理各种遇到的问题.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某一系统之中,系统内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思考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圣吉认为,人类的大部分问题是因为缺少“系统思考”所致,因此个人和组织掌握“系统思考”方法非常重要.

2.团队合作的要求.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更为注重成员之间为组织愿景和目标的实现而共同的合作过程,而不仅仅是强调个人的学习能力.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学习成果共享.团队成员通过深度会谈,坦诚地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使形成“观点”和“认识”的思维方式方法浮现出来,接受团队其他成员的剖析,从而打破思维定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3.终生学习的要求.学习型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念,它要求个体成员和组织本身都具有终生学习的心智习惯.学习型组织提出了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双重要求.在学习型组织内部,保持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被鼓励和提倡,这种组织中存在着某种能够推动其成员不断进行高效学习的机制(如双环学习),鼓励探索和对话,并能够不断地为其成员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成员的学习来完善自身.

二、学习型组织视角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分析

1.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化问题.当前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始逐步走向正规,各种人文内容的讲座、论坛等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标志性符号,这些教育固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它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大学生是否切实体验和接受了人文知识的熏陶是一个需要深入调查的问题.即使接受了碎片化的人文知识,也仅仅能停留在表面上的教育,内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缺少进一步的改变.这样的人文素质教育,仅仅具有形式化的外表,而难以将“知识”真正“转化”为素质.


2.人文素质教育的被动化问题.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严重的被动学习的问题,大学生往往很难主动设置自己希望的学习方式、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各个地区和高校也往往匮乏自身的特色.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看,问题在于在这种被动式接受人文知识的场景中,个体很难发展出主动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素养.个体对知识往往陷入一种被动回应当中,往往会将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视为学业任务的一部分,抱着完成任务和拿学分的心态去接受教育,自然效果有限.

3.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子化问题.所谓“原子化”,是指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往往将大学生视为原子一样的单个的个人,而没有将其视为可以发展出互动关系和学习潜力的团队.从学习型组织来看,团队合作的精神是个人与组织获得持续互益的基础,只有融合到组织的团队工作当中,个体的力量才能塑造出组织的发展潜力.然而,当前高等教育普遍缺失这种培养团队精神的教学方案,不仅在专业学习中缺失,人文素质教育这样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阵地也往往没有自觉承担起发展大学生团队意识的责任.这样不仅不利于建设合作的团队,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创造,团队往往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器皿.

三、学习型组织视角下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的人文素质存在的多种问题,使其显然难以满足学习型组织对个体素质的基本要求.学习型人才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国家和社会在应对激烈的学习挑战和知识竞争时处于被动地位,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灵活性和弹性使其成为可能塑造学习型人才的关键方式.本文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来改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1.将培育学习型人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应当得到不断发展.当今时代,知识的积累性、传播性和互动性特征非常明显,传统的封闭式学习手段已经难以塑造出成功的具有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团队思维的人才.因此,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当积极弥补传统教育的短板,将培养学习型人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应当对大学生在团队意识、系统思考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以此作为基本凭据来制订详细和系统的学习型人才培养计划,而不再依靠分散的、焦点偏移的、短期化的目标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2.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知识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倾向于以碎片化的人文知识作为教育的内容主线,这种僵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与学习型组织的要求相差甚远.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首先,要通过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精神和理念融入系统性的教学方案当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出学习型人才培养的细节和手段;其次,应当促进师资力量的扎实培训,选择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师来主导课程设计,尤其是要加强对教师在学习型组织方面的知识培训;最后,要针对不同层次、专业和需求的大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避免过去人文素质教育的单一化倾向.

3.形成构建学习型人才的多维教育网络.学习型组织是支持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而学习型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各个教育主体的联合行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应当成为培育学习型人才的网络中枢,不仅自身要不断形成创新型、学习型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手段,也应当积极联合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习型人才的培育.各个院系、团学工作部门、社会企业、民间组织等都是潜在的合作对象,都在不同的侧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塑造.人文素质教育部门应当同这些行动主体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各种互动性强、有内涵、有特色的方式来形成学习型人才培育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法)保罗·郎格郎.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周德孚.学习型组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于凤霞、温承革.学习型组织——西方学者研究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4).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