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47 浏览:93423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因此优化模式实则就是从整体视角下来构建数学教学模式.即将过去单纯关注的课堂教学阶段,前向和后向延伸至课前预习和课后提高领域,同时,教师须建立起前向和后向控制.

【关 键 词】高中数学优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6(a)-0110-01

目前,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已广泛展开.从各专业期刊上文章所反馈的信息发现,其主要聚焦于各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对于这些研讨成果笔者表示认可,但仍须指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完整的体系结构,试图通过引入某种教学法就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正因如此,本文所关注的优化模式实则就是从整体视角下来构建数学教学模式.

所谓“整体视角”可以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理解,即将过去单纯关注的课堂教学阶段,前向和后向延伸至课前预习和课后提高领域.这似乎并没有太多新鲜的地方,但在本文的优化模式中将探讨如何进行前向与后向控制问题.而这却是同行所忽略的,从而往往将课前的预习阶段流于形式.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应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认识,从而为模式的优化途径提供切入点.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1.1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习能力的培养

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根据刚性化的教学环节展开知识点的讲授,如:首先讲授书本知识点,然后进行例题讲解,最后展开课堂练习.诚然,仅从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战优势.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则是百害无一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应根源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而上述刚性化的教学模式,却在教师单向信息反馈机制下,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1.2师生互动下学生参与的效果不明显

不可否认,在诸多高中数学课堂里,教师也逐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了“师生互动”形式.然而,很多数学教师在实施“师生互动”时,却仅仅局限于“一问一答”式的传统方法.由此,即使整堂课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但其参与效果则不明显.原因很简单,这种“一问一答”仍无法引导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最后,便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既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路径指向,也同样表明一个道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仍需要借助课前、课后教学延伸环节的支撑,不然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参与程度将难以提升.

2针对不足所采取优化模式的内在要求

通过以上总结可知:建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须分别在课前预习、课堂讲授,以及课后提高中来进行.因此,所采取优化模式的内在要求也应围绕之而展开.

2.1对于课前预习的内在要求

这里应广泛采纳现有的教学创新成果,如问题导向法、探究法等.通过教师预设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便能在事先已获得的知识背景下提升课堂参与度.而且不难看出,这也满足了上文所提到的前向“控制”要求.如,以“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新知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家庭房子的构造特点,来获得经验知识.这样一来,抽象的空间几何知识就与现实相联系,必然推动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

2.2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不可否认,课堂教学阶段是优化模式的主体,而此时已完成了课前预习.该阶段所遵循的内在要求包括:(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2)通过与学生讨论预习阶段所获得的经验知识来逐一引出教材知识点,(3)通过引入检测命题建立课堂互动形式,也可以采纳目前所推荐的小组讨论形式.之所以强调“课堂氛围”要素,实则在于推动后面两项教学环节的展开.当然,有关对教学辅助设备的应用已是其中的应有之义,这里就不再阐述.

2.3对于课后提高的内在要求

在传统视阈下来考察这一阶段,往往以布置课后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严格来讲,这种手段所能达到了只是课后巩固,而本文所要求的“课后提高”则需要在教师的后向控制下来实现.为此作为优化模式的一部分,这里的内在要求为:教师通过设计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观察来完成.当然,应紧扣知识点.

3内在要求导向下的教学体会

这里仍然以空间几何的教学为例,并只考察课堂教学阶段.结合学生的预习,笔者沿着四个问题展开教学:(1)直观感知辨识简单几何体,(2)进一步认识组合体内在结构特征,(3)由三视图到直观图,(4)度量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每个问题都以图为载体,不断加强几何直观,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一个个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和学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这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最后,笔者再次强调:本文并不否认现有教学创新成果的有效性,而只是提出应从三个阶段整体上来优化教学模式,这不仅是高中数学教学本身的要求,也同样是学生认知模式所内在的需要.在三阶段的整体模式优化中,课堂教学是主体,并且,应广泛采纳当前的有效教学成果.

4结论

目前在研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时,往往局限于对具体方法应用的讨论.本文认为应基于整体视野,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传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不同,笔者强调建立有效的控制手段.从而,能在课前阶段建立起学生的经验知识,这样就能提升他们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而课后更准确的来讲是“提高”,为此可借鉴探究式方法.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