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08 浏览:14411

摘 要:当前,随着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小悦悦”事件的发生,人们对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现状进行了新的思考.本文以当前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为切入点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 键 词: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10-02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先后被两辆车碾压之后,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或视而不见.然而,身材矮小、表面瘦弱、年近六旬的拾荒阿姨陈贤妹,以最朴实而真实的善意举动,捡拾起被认为在世俗中已经迷失的社会真情、唤醒了在不少人心中被麻木封存的社会良知.时隔不久,北大研究生公务员暴打父母事件频见于媒体.

在校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而且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他们的社会公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作为高学历的主体,当前在校大学生理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在公共生活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用自身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去引导甚至是熏陶周边的人,从而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氛围.然而,当前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有些不尽人意,这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当前加强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当前,总的来说,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认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认同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与其现实意义.然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对长辈不尊重,没礼貌,享乐主义泛滥,攀比现象严重,对父母的艰辛不会体谅,大手大脚花钱,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助人为乐的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破坏公物,浪费资源,不重视节俭,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触犯法律等等.因此,加强和改进当前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社会公德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社会公德的养成必须以具体的、有形的载体为依托.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意识,调节个人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让学生和谐相处.相反,如果在校大学生不爱学习,不讲卫生,没有集体意识,自私,对人对事态度冷漠,经常违反校纪,养成一些陋习等.这样的校园氛围只会“毒害”大家,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应以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首先,应从学校着手,以校团委牵头,每年定期开展一些与社会公德教育相关的有益活动,如告别不良习惯,争做文明大学生.向雷锋学习.拒绝冷漠,关爱他人等为主题,并让在校大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亲身感受其氛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其次,应从班级着手,班主任或辅导员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好班风建设,从出好黑板报,开好班会,组织观看相关短片,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注重教师社会公德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身边的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老师,平时应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形象,在学生中起到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教师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应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强调道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老师做到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便是这样的道理.每位老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展示各自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引导和带动身边的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学校社会公德教育与家庭社会公德教育的结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我们在注重学校社会公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的同时,应重视家庭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应重视自身对小孩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与小孩相处应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小孩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尤其是在社会公德方面.首先,父母应从培养小孩良好的习惯开始,告诉他们那些现象是好的,那些现象是不好的,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其次,父母应重视对小孩家庭美德教育.尊老爱幼,学会感恩.只有与家人相处和谐,才能与他人相处和谐.最后,父母应不断学习,改进和完善自身教育小孩的方式、方法,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采取自家小孩比较喜欢的接受方式,做到既是家长又是朋友,小孩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向你倾诉,父母再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教育.这样的效果显而易见.

五、重视宣扬好人好事,树立个人社会公德典范,营造社会公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小悦悦事件中,陈贤妹既是感动更是示范.类似于此,2011年10月19日,江西南昌19名余干农民工抬车救人,19双大手,抬起了人生大爱,传遍中国大江南北.10月25日晚,在“七城会”隆重的闭幕式上,救人农民工中的10名代表被请到现场,南昌市长陈俊卿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南昌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授予朱春财等19人助人为乐道德风尚特别奖,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拒绝冷漠、关爱他人的质朴情怀,折射的是高尚的道德之光.希望全社会大力弘扬这种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希望文明道德之花开遍祖国的每个角落.通过这样的方式宣传好人好事,加上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既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树立个人社会公德典范,让老百姓深知:社会上好人是有的,而且还有不少.从而触动他们的心灵,最后他们自己发自内心,力所能及地去关心、帮助他人.从而营造社会公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借鉴外国经验,加强立法,完善和健全社会公德相关的法律制度

针对小悦悦事件,一边是路人漠然而去,一边是好心人被诬陷,当今社会的公共道德良知再次被严厉拷问.如何避免类似道德悲剧重演?如何保证好心人行善“零风险”?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

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就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具体条文是:“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并扣50万法郎罚金.”

美国州法律,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可能构成轻微疏忽罪.

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可以立法规定惩罚机制,即被救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新加坡就有类似的规定,正因为有“道歉+赔偿”,新加坡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公民在实施见义勇为时也免去了顾虑和担忧.

七、注重在校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践行

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去体会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回报,更是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肯定.形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社会公德修养是一个自我改造的实践过程.实践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和根本途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德性和其他技术一样,是用了才有,不是有了才用”.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公德实践中,通过具体的社会公德生活,体验社会公德规范的功能,才能逐步强化社会公德认知,从而培育社会公德情感和意志,增强对社会公德的信念,逐步走向对社会公德的理性自觉,甚至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人.目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德实践有“手拉手活动”、西部支教、“青年志愿者活动”及“文明社区创建”等.大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公德规范的现实意义,增强其生活体验和道德体验.怎么写作社会的实际效果及来自社会的赞誉,能够使大学生产生莫大的荣誉感,这将成为促使大学生继续践履社会公德的情感动力.在大学生长期不断践履社会公德的良性循环系统中,社会公德规范和要求终究会变为大学生的内在自觉,做到知与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