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的理念融入高校教师职制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91 浏览:59783

天津市委党校天津300090

【摘 要】

本文试图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涉及到的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职称评价内容、评价手段等问题,同时指出职称制度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关 键 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系列职称制度

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1986年,我国统一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从而取消了原来实行的“职称”制度,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使用“职称”一词,“职称”便沿袭下来,但其实质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现在我们所讲的“职称”通常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及国情的原因,我国职称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比较复杂的体系.其中高校教师职称分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4个级别.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是当前衡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许多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都对教师职称有明确要求并根据职称的高低来决定工资待遇.因此,专业技术职称对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个人的名声名气和自己的经济待遇.作为教育工作的管理者,特别是学校领导,也常常通过职称的评价手段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专业的成长过程,是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及至成熟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的导向就是最终使教师成为一名知识型、专家型、反思型和学习型的专家,具备行使教师职能、应对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优秀素质.由此可见,职称制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在对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时,应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融入进去.


1.建立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即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也是教师职称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之一就是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专业化程度上远不如律师、医生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行业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教师的成长或发展缺乏科学的、独立的评价机制.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宣告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与律师、医生一样,都是专业人员,那么在职称制度中,教师与律师、医生系列一样需要从业资格制度的认定,全面推进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实行职业资格注册管理.中国入世后,现行职称制度要与国际接轨,要按国际惯例,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才能胜任的岗位,建立起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执业准入控制.建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后,用人单位将不再承担职称评审职能,教师资格将由社会进行评价和公认,教师也不再是单位所有,可以自主择业,从而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

2.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要求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科学的分段、动态的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教授等人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那么,在职称制度中,可以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相应设置职称等级.教师专业发展到哪个阶段,就可以申报哪个阶段的职称,而无需像现行职称制度硬性规定“承担五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以上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方可申报副教授”.同时实行职称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动态聘任,强化聘后管理.高校在科学设岗,因事设职的基础上加大教师的岗位竞聘力度,通过考试、演讲、答辩等竞争手段择优聘任,一改过去评上职称即可入岗受聘的做法.同时,积极做好受聘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大聘后的考核力度,对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或低聘,做到能上能下,打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终身制.

3.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制定科学的高校教师职称评价内容体系

按现行政策,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考察评价主要有两大块内容,一个是科研工作,主要看发表的论文、著作和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是看教学的质量和数量.每学年完成的课时,是否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这两方面的考察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纵观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职称评价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第一方面: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

在高等教育职能体系中,培养人才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因此,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观、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育观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师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遵循高校学生成长的特殊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自己教学工作的教育思想.教学所需的专业学科知识既包括了教师所教学科知识,也包括教学技能知识,是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理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的有机统一.职称评价内容首先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2第二方面:科学研究知识和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创新、团结协作的学术研究精神,雄厚的理论功底、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科研管理能力和自由的发表、欣赏、批判能力的有机结合.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科研能力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越来越成为国家战略体系的核心,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标志着科学研究职能成为当代大学提升竞争力和实现时代价值的关键,也由此,增强科研素养既是当代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

3.3第三方面:社会怎么写作知识和能力

现代的大学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科技进步密不可分.由此,大学教师的社会怎么写作能力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内容.高校教师的社会怎么写作能力也就是高校教师运用已掌握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创造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培养人才、推广新成果等形式,直接为经济社会怎么写作的能力.社会怎么写作能力主要包括:怎么写作理念与精神、社会文化特性与知识、社会批判理念与精神.在为社会怎么写作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对高校科研成果的需求;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学科设置,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教师的职称评价内容应该涵盖教师社会怎么写作的能力.

3.4第四方面: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

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在于引导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为学生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等等应该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应追求应遵循的原则,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条件,也应该成为教师职称评价的内容之一.

4.评价手段与评价内容相适应

目前,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评价手段一般包括三种,一种是笔试,像职称外语考试.一种是机考,如职称计算机考试.再一种是评审,由职称评委会根据申请人的申报材料选举.实践证明,这三种评价手段在职称评聘工作中,难以准确地考察教师全面的情况,往往是考试成绩上去了,专业能力、专业水平,特别是工作创新能力却没什么提高.评审的方法又有主观因素、人为因素的干扰,难以做到公平、公正.评价方法是伴随着评价内容而生的.既然评价内容扩大了,那么评价方法也相应要多种多样.对于专业能力的评价,单靠考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职称评价体系中,可以按照“模块化”运作模式,将评价条件分解为品德、学历、资历、学识、能力、业绩等若干要素,分别打分,实行量化评价,其中专业学识、教学能力和业绩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占总分的60%-70%.充分突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绩.把政治素质、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项作为评审要素细化、量化,以此来确定具体的评议内容.在评价中,可采用笔试、人机对话、实际操作、演讲答辩等多种手段开展评审工作,使评价科学合理.

5.高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与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主性或主体性发展,教师具有一定的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时,就要遵循这一原则,即要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评职称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评职称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助其评上高一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