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87 浏览:44897

语言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生物学教学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教学中科学、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是若能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小诗歌就可使生物学教学更加妙趣横生,满堂生辉,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出一些增强生物学知识的趣味性小诗歌,供大家鉴赏,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小诗歌导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授课也是如此,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植物激素一节时,课堂导入我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然后设问:“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为什么会有一枝红杏出墙来呢?这与今天要学的内容密切相关.”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听课.在讲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特征时,我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我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环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小诗歌提出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三、小诗歌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现代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目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要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般的“悬念”效果.

四、小诗歌疑难点睛

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教学难点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小诗就有此作用.例如,在讲授猛禽类“鹰”的内容时,学生对鹰的性情凶猛、猎食肉类的生活习性,缺乏深刻的理解.这时,我巧妙地运用了诗人高越的《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漫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这首诗把鹰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说明了鹰爪的形质奇异,鹰眼的明亮之极,并有一双能腾飞搏击的翅膀.告诉猎人不要枉费心机,遍地去张投罗网,因为鹰志在四方,意在长空,不飞平原浅草,耻与燕雀同游.学生学完了这首诗,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教育启迪小诗歌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时,也可以运用生物学小诗歌.因为,许多诗人在诗中往往都要发出自己的议论,从而给人教育启迪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啄木鸟”的有关内容时,我们运用了诗人朱庆余的《啄木鸟》:“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音归.”啄木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叮叮向晚,锲而不舍,啄遍庭槐,是为了们扫除危害树木的蛀虫,这种品质多么可贵,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六、理论形象小诗歌


巧妙运用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在教学中也可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环境污染,进行今昔对比时,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下子把学生带到昔日风光无限好的境地,与今日“鸟雀语声绝”相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诗词歌赋为生物课堂更增添了一番风味.

运用语言艺术提高生物学知识趣味性,其表现方式很多,一堂生物课,运用一两首小诗便可,切忌泛滥成灾,以免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而且诗要易诵易懂易记,有科学性、趣味性和韵味性.如果小诗能与挂图、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更佳.

(作者单位河南省柘城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