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37 浏览:13621

摘 要:中小学德育工作并未受到真正的重视,面临严峻挑战,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

关 键 词:重视挑战主体发展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中小学德育工作并未受到真正的重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中小学重视的还是智育,还在一味追求升学成绩、考试质量,把学生置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之下,忽视学生的德育,使德育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虽然“制度挂在墙上,措施写在纸上”,但德育活动缺乏系统性,形式单一,内容空洞,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德育工作并未取得实效.就教师而言,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教学成绩的影响,很多教师也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没有充分利用甚至完全抛弃了教材中蕴涵的思想教育因素,更不用说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部分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注重用自身的人格修养去影响学生,甚至歧视、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等.这些都足以说明德育工作在中小学工作中的地位.


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自然经历并接受着这一变化.学生对待这一变化的态度、反应,就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而学生对待这一变化的态度、反应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意识都受到了冲击,有时又会发生一些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原则的现象,如贪污腐败、享乐主义、分配不公等.这时许多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会以身边的现实为参照,从表面现象出发而怀疑传统、拒绝传统,对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平正义的时代价值产生怀疑.这时,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必须跟上,否则,学生的思想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中外文化交流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中外文化交流自然也日益频繁:一方面本土的大量文化精品走了出去;另一方面,西方的各种文化也纷至沓来,而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本土文化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和弱势状态,又由于我们经济落后,参照和模仿西方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内心深处.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社会,学生怀着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会不分良莠全盘接受,有时会用西方文化的长处来衡量本土文化的缺憾,甚至把外国文化中的糟粕也当作精华来吸收,结果轻视民族文化传统而崇洋媚外.

网络事业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网络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广泛了解未知世界、彼此不用暴露身份又可以面对面交流和相处的机会.在“网上”,传统的道德规范和思想顾虑不复存在.如何处理网络给中小学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带来的这一切,又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关注网络信息环境,积极回应网络带来的种种挑战.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

道德品质的形成动力来源于新的道德需要,新的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以教育者为中心,局限于课堂教学,在德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刻板说教,满足于讲解道德知识而无视受教育者品德学习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乏必要的道德实践,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认识不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体验不多.

主体性教育应用于德育领域,要求教育者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培养德育意识、养成德育习惯、提高德育能力.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变“灌输、说教”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注意改变“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可以采取主题活动、团队活动、节日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德育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使我们的德育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强化学生自主能力.

在班级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在宏观上为学生把好方向,善于指导学生自己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然后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地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注意用好班级法规使学生实施自我管理,避免教师的“人治“因素和学生因认识或情感的不稳定而导致行为偏差.这样,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其自主能力也自然随之加强并具有持久性,从而达到学校德育的目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