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18 浏览:15642

【中图分类号】G43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04-01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幼儿学习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依据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寓教于生活、故事和游戏之中,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才能让幼儿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舞台,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中.

一、在故事中“学”数学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把教学内容编成形象生动、富有趣味简短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例如:在教认识5时,我设计了小灵通参观海底公园的故事.小灵通来到公园门口,一位机器人拦住了他的去路.机器人说:“小灵通,你要想参观公园,就必须通过三道大门,如果你能正确答出大门上的问题,各道大门就会自动打开.这时,教师可对幼儿说:“你们有没有勇气去打开问题之门,参观一下美丽的海底公园呢”孩子们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第一道门上画上几何图形,要求幼儿数清楚图上有几种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第二道门上的问题是关于5以内的顺序,第三道门上的问题是关于5的写法.在这种自由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通过将故事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

二、在游戏中“玩”数学

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三、在问题中“思”数学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因此,教师应精心数学问题设置,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抓住最佳时机开拓幼儿思路,多给幼儿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最佳信息.例如:认识方位词,教师可提问新颖有趣的问题:“怎么摸到你的脚?”“怎样摸到你的头发?”让孩子去了解身体的各个部分,以及如何保持各个部分的平衡,训练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更使孩子进一步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概念.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幼儿想学、爱学、思学.

四、在生活中“用”数学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怎么写作于实践,它与实际紧密联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新《纲要》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时,带领幼儿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和幼儿一起寻找这些图形,幼儿用他们稚嫩的眼光发现了,有的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的,红绿灯是圆形的,路面上有的瓷砖是正方形的等.在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活动中,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幼儿寻找到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机、遥控器、等物品,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培养幼儿乐于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把学习与幼儿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


五、在操作中“做”数学

操作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幼儿的动作发展在幼儿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研究得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多幼儿创设自主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幼儿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到最佳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行为,乐意与同伴合作.例如:在教学《认钟表》一课时,通过设计“拔一拔”(拔时间)、“画一画”(画上指针)、“连一连”(制定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首先是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建构起初步的数学概念.因此,操作活动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

数学教学方法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哪个最优,哪个最佳的问题.只要教师把握这些基本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交错地运用,就可以达到有效的课堂效果.总之,只要立足于自己的幼儿,自己的课堂,结合自己的实际,坚持实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就可以达到幼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课堂有效、持续发展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