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札记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80 浏览:154773

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基础教育决定着他的一生.在基础教育中,初中阶段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人的思维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在一生中是否有所作为的关键.数学教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从这些意义上说,初中数学教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工程.搞好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各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差距很大,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及偏远地区,地广人稀、条件恶劣、资源不足,农民收入来源很少,仅靠单纯的家庭作坊式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维系家庭生活,困难重重.政府部门财政收入及农民个人经济收入不足,造成当地经济状况极差,也影响了当地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和解题能力较低.因此,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有这样的感受: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也不尽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感受,笔者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会使他们对教师抱有很大的成见,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教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还可利用中学生“好奇”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学习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教授学习数学的方法

首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其次,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一是,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二是,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强调的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地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三是,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四是,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


四、创设合适的教学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

五、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地“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