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46 浏览:16750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曾闯入一些误区,在教学实践后及时察觉、及时反思并想办法调整,一定能让新课改的道路走得更加顺畅.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及解决办法作了探讨.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误区;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21-02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在新课改的浪潮涌动中,许多教师争做弄潮儿,走在了教改的前列.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曾闯入一些误区.其实,在探索的道路上没有失败可言,只有此路不通的标志牌,如果我们及时察觉到步入了误区并想法调整,一定能让新课改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让新课改的道路走得更加顺畅.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现以亲历的新课改为依据,浅析一下我们曾步入的误区,以及采取的适当的调节措施,权作抛砖引玉,以引起同行们的进一步关注与探究.

一、重课堂轻课前

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课堂的精彩演奏上,却忽视了课前铺垫这一最基本的“过门儿”部分,殊不知,这是为课上的精彩呈现做铺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试想,学生没有读过课文,连最基本的字词尚未完全掌握,何谈自主学习,又向哪个方向去探究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安排,为课上的学习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如在学《窃读记》之前,我们可以先布置一下预习性的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既提前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又能发现一些问题,为课上的学习找到听课的重点.如教师可预留这样的任务:(1)你读过《城南旧事》一书吗?如果读过,回想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准备讲给大家听,如果没有读过不妨在网上搜搜它的内容简介,并找时间去读一读这本书.(2)星期天让家长陪你去新华书店读书两小时,记得要在书店里读哦.(3)读一读《窃读记》课文,把生字通过查字典自己掌握,并工整地写在透明纸上,上课时讲给大家听.这样的预习作业,一则将课上所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二则让生活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三则注重了为课堂的学习做最基本的准备工作.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课堂学习将是事半功倍的.


二、重自主轻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们已舍得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但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新课改中,我们要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如果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完全下放而不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到无序状态,许多小学生还没有习得自主探究的程式化进程,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不足,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对于一些问题的探究还找不到方向.所以,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必须的、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找出体现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是如何体现的,当这一问题抛出后,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对文中相关文字的摘录作答上,这样的探究是表面的、肤浅的,教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如:作者是如何对母亲的外貌进行描写的?读出相关的语句后谈一谈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当学生理解了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时,他们渐渐地再从动作描写中去揣摩人物,再找相关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这样一步一步、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分析,才能将知识深入扎实地掌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有效指导下进行.

三、重形式轻实质

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区,学生学得很热闹,讨论很热烈,但是一课后回顾所学,却没有什么收获.这在一些公开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那就是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课堂彰显活跃的表象,而无形中忽视了学习的实质内容.这种花样子是要不得的,这是作秀的体现,是华而不实的课堂.我们要打造出实实在在的有效课堂,要充分认清形式是为内容怎么写作的,切不可喧宾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基本三维目标的实现.例如,笔者参加听评某位教师的公开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上,同学们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查到的季羡林的资料,老师又做图片与视频的补充;然后请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后又请同学上来饰演一遍等大家的精力全用到了关注演员的换装和表演上,对于他们谈话的内容及谈话背后的引导作用完全忽视了.这就变成了热闹的课堂掩盖了学习的基本任务,整堂课的学习目标体现不明确.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们的学习有的放矢,看清最终的目的地再上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心中要崩紧完成教学目标这根弦,然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方向性的有效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习任务不被花哨的形式淹没.

四、重鼓励轻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学生鼓励太过笼统且流于形式化,针对学生的表现只有“好”、“不错”、“勇气可嘉”、“再想想”这些口头语,但仔细推敲却发现,学生的表现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要在哪儿多动脑筋等教师并没有明确指出来.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不必为了鼓励学生而掌声一片、“好”声不断,鼓励是必要的,但不宜过多、过于频繁,否则时间久了表扬的话也会沦为一种形式,起不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而那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探究.例如,在学习张籍的《秋思》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回答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乡愁的,有的学生说送信的人要出发时诗人又打开已经封好的信封,这是乡愁的体现.这只是对诗中内容的直接理解,教师仅说“好,对,不错”就让学生落坐了,其实,这样的鼓励不如代之以“你能从诗中找出生活中的小细节,看出诗人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体现其思乡之情,这很不错”.这样的建议性评价比笼统的评价就高明而有效得多,这一评价告诉给学生这一信息:我们可以从细节描写中去感悟诗人的情怀和诗歌的中心思想.所以这一评价既有知识的传播与强调,也兼具表扬的内涵,这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究是非常有益的引导.

在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如重讲解轻朗读、重讨论轻总结、重知识轻方法等误区.其实,只要教师在进行教改的同时不断地反思,并不断地改进,相信我们的教改在走出误区后一定会走进一片明媚的新世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