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和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16 浏览:74756

【摘 要】本文通过对“基于”双主体“的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动因分析,探究了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高职专业课程的内容,教学模式程,对今后高职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电力电器课程双主体工学结合

教育部06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施行“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除了首先要处理好一些宏观层面的关系外,在专业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等中观层面也应积极探索适应各地区实情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在“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

1、基于“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电力电器课程的内在需求

高职教学担负着向社会企业输送合格技能型人才重任.基于“双主体”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够使学生贴近企业,也能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提供可靠的途径.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它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掌握今后从业所需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可从课堂通过讲练方式得以掌握,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来掌握,而要掌握技能不能脱离的职业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和学校这两个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唯有如此,基于“双主体”的工学结合模式真正得以实施.

二、对《电力电器》课程的教学安排和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改革

根据“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将本专业学生素质要求分解为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与能力、职业技术与能力、拓展知识与能力等四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块.

由模块确定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面对岗位的实践教学,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要达到一定比例.理论教学内容按照“必要实用”来安排,以实践岗位为引领,增强针对性、实用性、技艺性和适当的超前性,优化教学方法;以生产实践岗位为依托,把增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教学实践、仿真机实习、岗位实训、顶岗实操四阶段的教学模式,对本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结合电力电器课程的特点以及企业实践岗位和具体实践任务的开展作出了完整、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促进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三、构建基于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我们进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教学”改革,即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弹性和综合性为特征,将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

1.调整课程内容,变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为岗位技能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本着“必要、够用、实用”的教学原则,沿袭“需求―动机―行为”的驱动途径,重构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以任务为载体,将知识、技能及实用的技术贯穿到各具体项目中,把项目分成模块,重订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评价方法,促进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

2.合理安排理实课时、创新教法,构建建“以企业岗位为依托,构建课程的实教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第一,依托企业岗位,运用仿真、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制作教案、教学辅导课件;第二,努力建设联系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教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强化学校、学生和企业专家的互动.第三,做到既依托企业岗位,又不依赖岗位,不能因教学环境变化而忽视理论教学,造成学生轻视理论内容的学习.

3.改革教学形式,灵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企业专家讲座等非正式授课形式.一方面,通过岗位实习和企业参观,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学习潜能和应对未来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本专业新技术的发展的专业讲座,促使课程的建设兼具系统性、前瞻性和先进性.

4.改进考评方式,采用“校企双考核”制度.变原单一学校通过试卷评定学生成绩为由企业岗位实习绩效考核与学校学分考核两部分构成,从理、实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考核,一方面,保证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权益相一致;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结合”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活动得以保证.

四、构建适应“双主体”工学结合教学课程需注意的几个环节

采用基于“双主体“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学生在边干边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在《电力电器》课程实行基于“双主体“工学结合教学时,还应注意几个环节.

1.精选“工学结合”企业.选择学生“工学结合”的企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企业要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要求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第二,知识可以传授,而技能来自于实践,特别是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实践.

2.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邀请“工学结合”企业的专家,针对各单位的情况,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把课程内容进行全面地整合.考核评价方法也作重大调整,将原来的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改变为侧重于对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考核.

3.联合开发实用性强的教材.针对“工学结合”的特点,结合实际岗位联合编写教材,突出基本概念、主要性能和基本原理,摒弃理论推导.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立足于岗位,满足“工学结合”阶段学生的学习.4.校企联合教学.聘用企业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的校外导师.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设置,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状况.学生也可在自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请教校外导师来完成各部分的调研报告和作业,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依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符合新模式的《电力电器》课程教学基本条件,研究了如何调整课程内容、如何安排课时和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为今后高职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资料:

[1]赵志群.职业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谢川.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7(5).

[3]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以河南省为例.201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