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学院变迁考察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437 浏览:32802

摘 要:民国时期是我大学教育学院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与发展阶段(1922年至1932年),教育学院正式出现于大学之内,有了合法的机构和身份,成长较为快速;第二阶段是低速发展阶段(1932年至1949年),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阻碍,发展出现停滞.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呈现出行政政策导向性明显、职能单一、与师范教育关系紧密的特点.

关 键 词: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学院;职能

一、形成与发展阶段(1922~1932)

1929年民国政府颁布《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学院.”《大学组织法》明确提出了在大学设立教育学院的规定.同年颁布的《大学规程》规定:“大学教育学院或独立学院教育科,分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方法及其他各学系,大学或独立学院之有文学院或文科而不设教育学院或教育科者,可设教育学系于文学院或文科.”至此,教育学院正式按照法律规定出现在综合大学之中.1933年,全国设有教育学院的大学共13所,其中10所设在大学,3所为独立学院.其系别有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心理、教育原理、教育方法、体育、家政、农事、乡村、音乐、社会教育、民众教育、农事教育等近20种.

这一阶段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展方式

这一阶段教育学院通过《大学组织法》确立了自己在大学中的合法地位,从这时起,中国大学里有了教育学系、教育学院的设置,大学改变了过去从不过问教育到学和普通教育的局面.大学以大学二级学院、附设于文学院或文科的形式进行教师人才培养和教育学术研究.

2.人才培养

与前一阶段相同,大学教育学院还是以教师人才的培养为主要职能.但有所不同的是,大学开始积极探索运用自身多学科的优势和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如设师资训练班、师资专修科、第二部等直接、间接地培养中学师资.此外大学教育学院还负责培养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这一阶段大学教育学院设教育行政系的有山东大学、大学,大夏大学、武昌中华大学和厦门大学.

3.科学研究

大学教育学院一方面承担起到师资培养的职能,另一方面开始发挥科研力量,投入到教育科学的研究中去.从而使得这一时期对各种新的教育学说的引进、各种教学法的实验、各种教材的编纂和各种教育观点的辩论,都与大学密切相关,使教育界呈现出了以往不曾有过的对教育科学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正是大学的参与和投入,使得教育科学的创新这一责任在相当程度上开始由大学的教育学系和教育学院承担.

二、低速发展阶段(1932~1949)

1932年12月,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确立教育目标与改革教育制度案》,规定“各国立大学之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概行并入师范大学.”制度案的颁布意味着教育学院从大学系统“消失”,进入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发展,大学教育学院进入低速发展期.1938年的《师范学院规程》和1948年的《大学法》进一步巩固了师范学院制度,一些国立大学纷纷按此制度改组其教育学院为师范学院,承担一部分中学师资的培养任务.

这一阶段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学院和学生数量

自1932年规定国立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并入师范大学开始,大学师范学院的数量就开始减少,至1937年全国国立大学教育学院数量只有5所.此后就一直没再有增长.1938年师范学院制度建立后,师范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数量迅速增多,发展势头完全盖过了大学教育学院.1947年教育类在校大学生总计4613人,师范类在校生达10784人.当年大学文类毕业生11180人,其中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037人,教育类大学生只有722人.在师范学院制度建后立,师范生的数量明显超过了教育学院培养的学生数量.

2.职能发挥

这一时期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早到战争的极大破坏,加之师范学院制度的建立,较上一阶段,无论在教师人才的培养职能还是教育科学研究职能方面都处于停滞状态,对社会的怎么写作更是无从谈起.

三、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学院发展演变的特点

1.行政政策导向性明显

通过对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学院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制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职能的确定和发挥的充分性也受到当时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譬如20世纪20年代《学校系统改革案》和《大学组织法》的颁布使得教育学院登上大学舞台;30年代到40年代的大学教育学院经历的曲折发展时期政府对教育学院的改组改制;以及1948年《大学令》规定大学中不再设置教育学院.

2.职能单一

这一时期大学教育学院从出现到消失,其职能主要是中学师资的培养.教育专攻科、教育专修科以及教育研究科的出现之始都是作为大学参与教师人才培养队伍中去的首要场所.随着教育学院的形成与发展,大学这一职能的发挥有了更加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合法的机构――教育学院.教育政策的转向和战时对师资需求的特殊性,使大学教育学院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职能始终未能有效发挥.

3.与师范教育关系紧密

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演进紧密相连.一方面,高等师范教育诸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调整都牵涉和影响着大学教育学院的进退,针对大学教育学院的政策也是以师范教育的发展为导向;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大学教育学院作为师范教育的新场所,与师范教育其他机构一起发挥培养中学师资这一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