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中的习作教学点滴体会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62 浏览:12377

语文难教,而语文课中的习作教学则更是难中之难.一提起作文,学生怕写,教师难教,师生似乎形成一种对写作的恐惧症.面对如此现状,不得不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习作教学的症结究竟何在?写作教学如何才能行之有效?从习作教学的客观过程看,我认为当前的习作教学与以下几个值得研讨的问题:(1)违背了“以培养习作兴趣为先导,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2)淡化了“习作修改教学”,习作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不完整的.(3)忽略了“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素材”,将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教条地传授一些写作“套路”,这是习作教学的一大弊端,在教学中也算司空见惯了.(4)缺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却没有落实到实处.就此,本人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习作教学的先导及首要环节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更为有效和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如,选读优美的例文,引发爱慕之心,使其跃跃欲试,教师对写得好的表扬,对敢于写的鼓励,对不大敢写的帮忙,鼓励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几分钟的演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写话训练,可谓是一举两得.于是,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越写越多,越写越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进而对习作产生兴趣,充满信心.

二、重视习作修改,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人们在下笔之前,往往对自己要写的东西是模糊的.一篇好的习作写出来,并非在作者下笔之前,就已经根据写作规范要领,把它清楚地构想出来.一篇佳作往往是在写出来的毛坯基础上精心加工出来的.因此,人们常说:“文章三分写七分评(改)”.鲁迅先生关于写作的意见,很多人是熟悉的.他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先生说:“据多数人的经验,写东西一次成功的例子并不多,除非完了硬是不再看,你再看它一两遍,总会看出这样那样的毛病.”这些文豪们之所以这样强调文章修改的重要,是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人能够一次写好一篇完美的文章.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逐渐完美清晰成熟起来的.因此,文章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我们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往往限定学生时间来完成了一次习作教学.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时间修改,又怎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呢?因此,进入批改阶段,我以“五合”为主线组织学生参与批改全过程.(1)合定标准,(2)合改习作:一是先由组长对即将批改的作文进行交叉分配,每个同学批改本组内另一同学习作,二是再由组长进行复批,对习作从内容到语言表达提出修改意见,三是教师对全部习作特别是学生吃不准的习作进行把关,激发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集体会诊”.最后习作作者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原作和改作,知晓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3)合谈体会,(4)合推新人,(5)家长配合.


习作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活动,没有哪一个老师能够教给学生一种任意套用的写作方法.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然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而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实际他也就获得了自我提高写作水平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素材,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平时,我们总把学生禁锢在课堂这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一到上习作课,学生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乱写一通,写出来的内容空洞无物,毫无真情实感.更有甚者是干脆去抄一篇作文来凑任务,或者是写出来的东西是死板,没有一点活力,使人一读就觉得枯燥无味.脑海里没有素材,当然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要克服这一弊端,首先要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习作.虽然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但只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一个有心的人,生活中就不会缺乏习作的内容.学生之所以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和我们在教学上的引导有密切联系.平时,老师布置学生作文时都给予一定的要求和格式.这样学生的作文难免就千篇一律,所以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要使他们有一双属于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看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这样,不仅会有素材的积累,而且会有情感的积累,才能写出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习作,写出来的习作才能真实感人.

四、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习作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环节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要求学生熟读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却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小学时期,学生不仅要参与教材的学习,而且更喜欢阅读课外的书籍.为了满足学生极强的求知欲,这时,我们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去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适时做一些读书笔记,学习别人的一些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增多了,在习作时,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逐步从被动的“要我写”变成主动地“我要写”,那么写出来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为了更好地改进我们的习作教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不断探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