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课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99 浏览:15850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打开习作教学的“黑匣子”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命题.“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意在改变教师“出格”的习作教学行为,探究符合学生生命律动的习作策略.

【关 键 词】“原生态”习作教学探究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0-02

“‘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课题源于对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辨、提炼后而确定的选题,2010年5月向“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三明市教育学会”提出立项申请,于2010年9月获批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课题(见“明教科〔2010〕38号”《关于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课题评审、立项结果的通知》),立项编号JYKT―1068.两年多来,课题组各成员团结协作,围绕该课题积极有序开展研究与实践,至今各阶段的研究目标基本达成.根据明教科[2012]33号《关于做好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立项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精神,同时为了更好地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反思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在向课题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之际,本课题组本着认真求实的态度,对该课题研究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了本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习作教学的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但习作教学的天空并不湛蓝,学生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习作对于师生仍处“两难”境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扭曲的行为在悄悄地扼杀着孩子本能的习作天性.所以确定“‘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为课题研究选题,通过研究与实践改变了教师“出格”的习作教学行为,打破了现实习作教学中对学生的种种禁锢,确立了在习作教学中去关注、去唤醒、去应用孩子的“原生态”资源,尊重、解放人的天性的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这本“书”中承载着孩子对大千世界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与感悟,新奇与陌生,积极与等待等作为教师如何去翻动这本承载着孩子认知世界的大“书”,让孩子这与生俱有的“原生态”资源成为注入“习作园地”的涓涓细流,使纯真的认知得到自然的表达,如火的情感得到自然的释放,沉睡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唤醒等如此,让孩子的习作像一颗野草的种子,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得到孕育,在自然的环境下生根、吐绿,在“风雨”中摇曳生长,彰显生命的本真与活力.

二、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即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将“原生态”这一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行为,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尽情体验习作过程的千滋百味.通过本课题研究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唤醒”“应用”孩子以身具有的“原生态”资源――感官资源,让学生“沉睡”的感官得到唤醒,彰显与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习作)的主人”的理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孩子的作文潜质.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2)如何营造良好的习作环境,有效关注与满足孩子的习作需求――a、习作的情感需求b、习作的素材需求c、习作的言语需求d、习作的表达需求e、习作的评改需求等,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律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学生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体验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通过尝试实践,目标基本达成.

三、本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实施情况

1.精心做好准备,打好研究基础

(1)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2010年10月,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拟发课题开题活动通知,邀请专家参加开题活动,认真准备开题报告,制定本年度课题研究计划等,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2)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工作.2010年11月22日下午,在市教师进修学校五楼多功能教室召开课题开题会,课题组相关成员准时参加.会上课题组组长刘元乐做开题报告,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主任、课题管理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朱光坤,教师进修学校小幼室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谢安平等应邀专家到场评议指导发言,本课题的拟题研究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形成了共识并表示参与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开题活动中,也对本年度该课题研究的计划进行了学习讨论,明确了研究的目标与任务,为有效开展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3)认真做好问卷调查工作.2010年12月中旬,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参与实验的班级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做好调查情况统计分析.问卷内容涉及学生习作的目的,对习作的情感,对习作表达的实际状况的评价等.

2.加强理论学习,丰实课题理念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并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所以本课题开题之后,课题组各有关成员积极寻找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与文章进行学习,丰实课题的理念.一年来学习相关文章100多篇,如张祖庆《原生态:作文教学的迷人境界》,王栋生《老老实实地去写》,管建刚著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作文无话可写怎么办》《“哑巴会说话”作文不用怕》《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什么》,薛法根《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徐卫清的《生活,习作之源》,钟晨晟的《让习作展现生命的原生态》,靳庆华《呼唤习作和评价的原生态》等.管建刚著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关于作文教学的阐述给“‘原生态’习作”教学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撑,值得细细咀嚼与深思――“传统作文教学下的写作,不是真正的写作,它充其量是一种虚拟的写作训练.这种写作训练,是以应试的标准、教师的喜好来‘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所谓不正确的写作行为.这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学生的写作动机在训练中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其次,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切肤刻骨的写作生命体验,教学着力的是写作外在的‘术’,而不是写作生命的焕发与张扬,在此背景下,教师‘指导’得卖力、‘纠正’得热心,学生的写作意识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出现了强烈的写作上的对抗情绪.”“传统作文教学总是处于封闭的不自由状态,写作内容的规定性,命题方式的单调性、权威性,写作方式的训练性和机械性,写作时间的紧迫、缺少舒展性,阅读对象只有教师的单一性,阅读评价上教师的霸权性,等等.封闭的不自由的写作,将作文的本质属性和神秘的幸福色彩消失殆尽.”“可以这么武断地说,在不可抗拒的应试教育的今天,已经鲜有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不是学生之过.已经很少有教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写作教学上的一件最重要、最迫切的事.等写作教学就这样沦丧在方向的迷失里,盲目地走啊走,走得很累,也很糊涂,等”“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组织.写文章,第一要解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如果说,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那么,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教学.”等3.及时发现问题,搭建交研平台.

(1)搭建研讨平台,开展Q群研讨活动.由于课题组各成员分布在各相关学校,受时空限制给研讨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给课题组成员提供便捷的交流研讨平台,于2011年4月中旬特建立课题组“群”(“原生态习作”课题组群Q号148858380),开展“Q群聊天”研讨活动.

(2)进行集中研讨,明确方向反思交流.在与课题组成员交流中,发现对课题研究的目标不够清晰,所以在4月中旬召开了课题组研讨交流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调整了研究目标――a、解决学生“习作内驱力”(习作兴趣)问题,如何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而且长久不衰.b、“记实作文”如何做到“实”――记(写)实事,抒真情,不说检测话、空话、大话,如何让“真”字成为习作的“魂”,生活成为习作的有机土壤.C、学生习作自改的研究――让学生参与习作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等.课题组成员在会上交流各自课题研讨的心得体会,互相唤醒、彼此点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彼此进行了智慧的碰撞.

4.开展主题活动,提升研究实效

(1)开展主题活动,提升研究实效.2011年5月下旬,课题组在北门小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关于“习作讲评”.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吴金珠老师开设了《人物描写习作讲评》观摩研讨课.课后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上好习作讲评课”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形成了共识,并针对各自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反思研讨.2011年10月中旬,课题组在北门小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习作选材指导”.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罗锦霞老师开设了《人物描写习作选材指导》观摩研讨课.课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解决学生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并针对各自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反思研讨.

确定主题通过Q群开展研讨活动.如:2011年5月8日晚,课题组Q群研讨“关于学生习作自改习惯与能力的培养”.2011年5月11日晚课题组Q群研讨“如何体现习作指导课的‘原生态’”.2011年9月21日,课题组Q群研讨“关于本学期课题组研讨内容”.2011年10月19日,课题组Q群研讨“如何解决学生习作素材问题”等.

(2)应用课例研究,落实课题理念

2011年5月下旬,为了将“‘原生态’习作教学”的理念有效地落实在习作教学的全过程,本课题组特进行了课例研究.要求课题组相关成员,确定所教年级教材中的某个单元组的习作练笔为课例研究内容,并针对该内容关注习作“导前”的教学行为,习作“导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导后”习作的评改情况等.通过习作“导前”“导中”“导后”的“导”与“写”,“写”与“评”等环节有意识的关注,将“‘原生态’习作教学”的理念渗透在习作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并通过该案例教学过程的全程反思,有效地促进课题组教师课题研究的进程.


5.各显身手研究,彰显个体智慧

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阶段研究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各显身手寻找课题研究的突破口,感受“原生态”习作的千滋百味.如李海星老师从“百字日记”入手,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在学生写“百字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表达、积累等习惯与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原生态”资源在日记练笔中被悄悄地唤醒.如陈美清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生活,让习作这棵“野草”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吐绿,抓住生活做足文章―――从游戏中作文章,在活动中作文章,在聊天中作文章,在小事中作文章,在阅读中作文章等罗锦霞老师紧扣住“原生态”引导学生“作文章”:写自己想说的――寻找丢失的童真,无拘无束的说――保护质朴的童趣,拥抱生活寻找话题――放飞禁锢的童心,徜徉书海积累语言――述说多彩的童话等如林一泉老师的练笔策略――“有感而发,随机而作”“说真话,写真事”等等.

四、本课题研究实施成效

本课题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更新了习作教学理念,增强了习作教学的意识,有效改变了自身的习作教学行为,积极探寻“原生态习作教学”的原则.

(1)“唤醒”孩子“原生态”资源的原则――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彰显与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习作)的主人”的理念,尊重、解放人的天性,须努力去唤醒孩子与身具有的“原生态”资源――感官资源.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采用“在阅读赏析中唤醒,在观察体验中唤醒,在练笔表达中唤醒,在评改反思中唤醒”等策略,让童耳逐渐变灵,能听!让童眼逐渐被擦亮,能看!让童心逐渐被唤醒,能想!让童言逐渐被激活,能说!渐渐地让小学生也有作家那犀利的眼睛,也有细腻敏锐的心智,生活中的耳闻目睹再也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记实作文”从“实”字入手的原则――“记实作文”做到从“实”字入手,练笔素材远离“难忘”的记忆,远离凭空想象的胡编滥造.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生活,经历一段段燃烧的岁月,努力做到把“小课堂”与“大生活”紧密相连.这样,让学生习作练笔素材走出胡编滥造的胡同,告别“遥远的记忆”,真正走进“今天的生活”,笔尖下自然也有了诉说不完的人和事,描绘不完的景和物,真正达到记实作文能记(写)实事,说真话,抒真情,不说检测话、空话、大话,套话,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有机土壤,让“真”字成为习作的“魂”,努力做到“习作的素材‘实’,表达的内容(情感)‘实’,练笔的过程(空间)‘实’,评价的标准‘实’.

(3)习作教学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亲历习作的全过程,是让学生健康习作的有效途径.所以课题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特别关注传统习作教学所忽视的“两个过程”,尽可能引导学生“亲历习作素材获取的过程”,“亲历习作修改评价的过程”.如在习作修改评价方面,教师努力改变批改学生习作的一些“常态”行为,尽力做到:①遵循学生实际的原则.②因生而异原则.③关注习作过程的原则.④鼓励主体参与原则.⑤重批轻改原则.⑥少定性多建议原则.⑦少批评多激励原则.⑧形式多样评价原则.如“鼓励主体参与原则”――坚持让学生动笔批改习作.因为学生在习作自改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欣赏自己肯定自我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发现不足修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所以,课题组教师形成共识,在学生批改习作方面:①要明确习作自改的要求,让自改成为一种可能.②要坚持习作自改的训练,让自改成为一种习惯.③要针对习作自改进行有效的批注,让自改成为一种行为.④要善用评价激励学生自改,让自改成为一种乐趣.

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学生自改习作的尝试已经在各实验校展开,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与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4)习作指导“有法”与“无法”原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文练笔“有法”.通过“有法”练笔,在夯实学生习作表达基本功的同时,学生观察、练笔、积累应用语言的意识得到唤醒,习惯得到培养.在学生习作行文表达时“无法”,给学生自由表达任意驰骋的“天空”.

五、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客观与主观因素给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客观因素:

(1)课题组人员“少而散”的问题.本课题组人员偏少,人员分散.人员“少而散”是搞基础性课题研究一个不利的因素,不管是研究数据采集的科学性,还是研究主客体现象分析的客观性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人员“少而散”造成人气不足,在各自的学校范围内难以形成互相点燃互相促进的氛围.因此,针对人员散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课题组Q群研讨的作用,并适时适当进行集中研讨,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实验班级缺少稳定性问题.由于学校工作的需求,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个学年换带一个班级(或重新编班),造成课题研究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影响了研究的进程.在今后工作中,课题组要与学校做好沟通工作,获得相关学校支持,保证实验班级的稳定.

(3)学校不利于教师专心搞教研的其它因素问题.教师在学校频于应付各种检查,整理各类材料,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干扰,教师身心疲惫,搞课题研究有心无力,或无力无心.

2.主观因素:

(1)教师个体自身意识问题.教师时常抱怨事情多工作忙,没空搞课题,把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割裂开来.实际上再忙我们不也照常备课、上课,照常批改作业,很多事情都在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着.基础性学科课题,本来就与学科教学联系非常紧密.只是在我们日常学科教学工作中,有了一个必须关注的主题,只要多一点课题意识,多一点心思,有一点行为,不也就在完成学科教学中也进行了课题研究.

(2)教师个体对课题认识问题.学生习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所以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因素很多,如何分清主次,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获得螺旋式上升,需要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实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