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体会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51 浏览:56778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以下便是我在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感悟.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

一直以来,“灌输――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总是站在上面讲解知识,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不仅老师上课累,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效率也不是很高.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一个学习的合作者或是学习的指导者.新课标特别强调尊重人的个体,发展人的个性,要求营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建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就是“学生本位论”的体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比如在作文教学中,课标就指出,写作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都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它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确实语文是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本来是一门具有吸引力的学科.然而,许多的学生对语文没多大兴趣,也不是很重视语文这门学科,都认为上课不用听照样考试,可一到考试就不知道如何做题了.所以在新课改的不断实践中,我发现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在上《行道树》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检测如你是一棵树,你希望自己生长在何处?为什么?(学生可畅所欲言)生长在不同地方的树都有它们各自的心声,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行道树》,看看她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索,感受行道树的心声.接着多媒体显示一些行道树的照片,让学生更快的明白行道树的含义以及想知道行道树有什么话想说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三、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在课改中,我们发现增添了许多内容,有些是教师学过的,有些是教师没学过的.所以为了适应教学,为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要有一桶水.面对新教材、新内容、新要求,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要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前辈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运用多媒体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更加多样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不段了解,还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才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已的教学工作.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并且列出了应读文学书目,还有“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的说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教师挑选一些思想健康、知识性强并且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书,把这些书目列出来,让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时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但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阅读不动笔,所以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大潮下,作为教师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反思和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