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32 浏览:59889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256-02摘 要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利措施. 关 键 词 :多媒体 创设情境 兴趣 有效教学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体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手段,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是我们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1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开辟了兴趣、情感激发的广阔途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界面展示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认知内驱力,促进积极思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中国近代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上课开始就放反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的几组镜头,仿佛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犹如身临其境,展开已学知识的联想,在学生思维活动达到时,再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重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如: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中会经历哪些艰难困苦?这样既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共同参与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点拨,使学生明白道理.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选出了《长征组歌》中的几首歌曲,播放一段激起高亢的乐曲:红军都是英雄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等通过播放歌曲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从心底深处迸发出这一种对红军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如讲到南京大屠杀事件时,我通过放电影录像,讲述这一史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深受启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等,表达了为祖国建设怎么写作的爱国之情,达到了历史教学应有的效果. 3 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而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产生多元效应,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可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节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较清楚了解战争进程,理解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了,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有效,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触发学生的灵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极佳的平台,在 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步步提升.如揭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的进程”,采用多媒体技术,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陆续加上《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到割地的面积越来越大,赔款的数额越来越多,被迫开放的港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到内陆.使学生边看边思考,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总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历史教学,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的共同参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伏化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我认为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因材施教,灵活应用;课件制作要符合自身的教学需要,运用要适时、适当、适度,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