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03 浏览:67089

【摘 要】中小学教育就像是知时节的好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它不仅是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所以我们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责任.

【关 键 词 】教学;素质;培养;责任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应该能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准确地把握历史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历史课堂教学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历史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借鉴历史精髓,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和精神财富.就中学阶段历史学课程的内容来说,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

(1)勤学求索,自强不息.世代传诵的“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故事.张衡艰辛创制地动仪、祖冲之倾注毕生心血计算圆周率、司马迁发奋六十年著《史记》.无不是我国人民勤奋学习,刻苦攻坚,坚忍不拔精神的体现.

(2)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严酷的,祖先们不屈不挠、艰辛创业,用勤劳的汗水改造山河,建设家园,发展文明,铸就了不向困难低头,舍得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砥砺之志、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美、崇尚、仿效.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之地,历史崇尚公而忘家,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追求,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是挺身而出,“我以我血溅中华”、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危亡的可贵品质,有口皆碑,流芳百世.

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普通学生的生活、学习,乃至于以后的工作之中,具有强烈而持久的魅力,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通过历史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精神修养

对于中学生来说,文化修养主要是来自学校教育,每一学科都有全方位提高学生德智体能力的功能,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提高中学生文化修养的基础条件.

历史是昨天的文化,体现了人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的才智,如果没有昨天的文化,何谈今天的文明.许多昨天的成就仍为我们今天所利用和发展,古代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后来几经修复成为今天世界上绝大数国家采用的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又叫“夏历”.就来源于夏朝,因此要引导学生努力学好历史基础知识为今天怎么写作.

在回望过去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创造未来怎么写作,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我们的民族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创造过许多世界奇迹,出现过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等繁盛阶段,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统治者使人们丧失了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机遇,中国落伍的民族素质没有跟上世界潮流.清朝末年实行的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1840年以来的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在政治上受侮辱,经济上受损失,被西方人称“东亚病夫”.步入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历史又给我们带来新机遇,近代的中国我们已经错过了,今天我们要谨记历史教训,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让中国的传统文明更加辉煌,历史更加充实,永远矗立于东方之林,处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学生的文化素质才得以提高.

三、结合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思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首先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前进与曲折等,并在历史教学发展的本质.例如:讲清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产生了矛盾,必须通过变革,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自然便了解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相关内容,学生对这些观点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不断掌握并提高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借鉴为自己以后的为人处事做铺垫.

(2)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便于学生既容易又快捷地掌握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必不可少.如为加深学生对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比较(例:宗教产生的背景、发展及其当时统治阶级对宗教的态度等)得出宗教大体相一致,都是通过麻痹人们的思想来为统治阶级怎么写作.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通过新罗统一和朝鲜建立的教与学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3)历史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强学生对美的识别和鉴赏能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文学、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学生阅读和欣赏,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其中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光耀千古的佳作.像诗仙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北宋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明清小说则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学作品在思想上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艺术作品则给视觉带来了更美好的享受.隋唐时的雕刻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其中绘制了大量精美壁画,塑造了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的色彩绚丽夺目,形象生动,塑像个个神情逼真、栩栩如生富有艺术魅力.书法、绘画艺术风格各异,有的字体雄浑敦厚,有的方折峻丽,骨力劲健;有的笔力刚健,生动传神,有的风格奔放.总之,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都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素质的竞争,我们历史教学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重视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和社会意义,最终实现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