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95 浏览:69020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的问题日益凸显.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改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文章分析了教学评价的意义,论述了如何科学设计评级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的途径:改进教学评价模式、科学处理评价数据、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钱胤嘉(1981— ),男,江苏如皋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与监控科科长,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02—02

自1999年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规模化发展带来的隐患逐渐凸显,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成为制约高职发展的现实壁垒.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树立了一批重内涵、求发展高职院典范,提升了高职院的整体教学质量.近年来显现出的生源萎缩的社会问题,使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高职院校在对外探求一纸良方的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逐步将教学质量的提升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这一宏观形势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也将更具备积极的现实意义.

对一所学校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鉴别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高低,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科学地对每个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判断,为改善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和资料,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近年来,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并借鉴本科院校的评价经验和方法,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索自身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许多高职院校为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对一些新的高职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工作程序上可分为指标体系设计、组织实施评价、评价数据采集与处理、结果分析与反馈四部分.构建体系的关键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处理、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等.

一、正确认识评价意义

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能正确理解教学评价的意义.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行为或教师本身的一种评测和判断.教师作为被评对象或关联对象,其对此项工作的认可度需要充分考虑.缺少教师的认可,教学评价的成效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必须认识到“鉴别教师教学水平优劣水平高低”并不是主要作用,“为改善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和资料,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才是实际意义,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其次,在构造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每个环节的设计思路时,将教学评价的意义贯穿其中,把原本冰冷、呆板的评价和监督,转变为善意、人性化的提醒和指导,让教师真正理解评价工作的意义,降低教师的排斥性.

二、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影响评价指标的关键要素

1.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是评价的实施方,对评价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单一化评价主体,由于认识观、价值观的相对单一,其对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存在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困扰和阻碍教学评价工作全面推行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评价主体单一化的问题,就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教学评价模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采取的是以学生、同行、督导为评价主体的教学评价模式.在不同的评价主体下,评价主体获取评价客体的信息渠道不一样,对于同一评价客体的关注点也不相同.

第一,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是课内的听课、互动,以及课后的交流与反馈.对于学生的关注点就放在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能学到多少”上,这也是学生能够从正常渠道所能获取的信息.因此,在制定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时,往往会把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二,教师同行是评价主体.同行教师之间的评价与学生不同,信息来源的渠道更加丰富,可以是日常接触、研讨会议、个别交流、公开课等,但在信息获取的连续性上非常欠缺.同行之间的关注点一般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成果等方面.评价时以个人主观性和臆断性因素占主导地位,会将自我或他人在内心的映射构成行为参照,与之对比.因此,同行评价的指标设计时考虑介入有对比性的指标,并在指标之间形成有约束的关联体系,会获得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

第三,督导是评价主体.督导一般是由学院内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因工作需要,督导在进行日常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中,往往会关注教学行为是否规范、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效果是否满意等.因此,设计评价指标时应以教学规范、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成效作为关键的因素.

2.评价客体.一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客体应该是教师,这可能是一种误区.相同的教师在对同一班级教授不同类型的课程(如理论课、实践课)在同一套指标体系下,得到评价结果却是相差甚远.经研究发现,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结果,更主要的是因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甚至是学生接受度上的差异所导致的.由于课程类型发生了变化,学生对于课程的关注点也相应出现了偏移,因此,对应的指标体系也应该发生一定的变化.

3.评价的主观性特征.由于教学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课题在过去某一时段授课情况的整体性评价,因此,评价本身就会表现出很强的主观性特征,在时效性和精确性上很难得到保证,而这一特征也成为影响指标体系的重要因素.从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对评价体系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教学评价的主观性特征,我们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将“人”的因素放在首要考虑位置,以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关注点的不同设立指标体系.同时,由于评价主体的身份不同,二级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使用符合评价主体身份的用语,尽量使用简单口语化的第一人称语句,增强评价主体的代入感.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由指标集与权重集组成,可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实施:(1)质化研究阶段.通过质化研究等方法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指标进行调研,主要目的是在学生与教师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我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量表.(2)问卷调查阶段.依据质化研究结果设计针对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调查问卷,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发放问卷.(3)定量研究阶段.收集调查问卷,汇总数据,进行量表提纯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设定各级指标的权值.(4)验证分析.对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性分析,使用SPSS软件统计验证数据,考察指标体系的效度.

2.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集的构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有多种,根据研究我们得出指标集由以下指标和元素构成:(1)教学态度.主要是查看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职业道德,包括备课是否充分、讲授是否认真、教学活动是否规范等.(2)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结构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课堂信息量是否饱和、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与教材之间是否匹配、能否反映本学科的最新成果等.(3)教学组织.包括教学技巧的运用,因材施教,注重差异;维持气氛和谐,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组织恰当;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教学情境等.(4)教学方法.包括使用启发式教学、师生配合的协调性、方法的灵活多样性、积极运用各种多媒体、讲授深入浅出、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5)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情况、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方法的掌握、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开发等.

五项评价指标所对应权重初值分别为:教学态度,0.092;教学内容,0.253;教学组织,0.18;教学方法,0.202;教学效果,0.143.后期可根据多次评价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性分析,动态调整指标和权值.

三、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一)改进教学评价模式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过程,应注重时效性.学期末进行的评教,虽然更方便教学管理部门把握教师的授课质量,但在评价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却较为乏力.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变集中评价为集散结合,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改变传统的一次、集中、结果性评价模式,将教学评价工作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给师生更多机会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形成畅通的反馈渠道,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快速响应,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加大评教意义的宣传,端正评教态度,让评价双方都能清楚评教的过程、方式、注意事项以及目的、原则、意义.

(二)科学处理评价数据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主观性非常突出,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掺入一些不合理的数据,这就需要依靠一些科学方法对于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达到更高信度和效度.目前,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数据处理方法有直接汇总法、汇总平均法、位次法、标准分法等.对于采用指标系统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对数据的处理相对简单,大多数是采用前面提到过的模糊综合评判法或简单平均法,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最后都有一个综合得分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本研究拟采用概率过滤技术、中值过滤技术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再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过滤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教师评价结果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同时,引入争议度的概念对相同得分的教师合理排名.

(三)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国内的同类研究往往止步对于教师的得分或者是排名,对于评价结果的应用缺少进一步的分析和挖掘,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未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教学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和意义所在.评价的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因此,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要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合理地分析评价结果,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有效地引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属学院、专业、班级的不同使评价结果差异性明显,评价客体可能因非测评因素造成的数据失真,甚至课程学科领域、授课班级规模、参评度等因素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将教学评价结果绝对化、简单化是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认识.因此,必须合理地利用评价结果.诊断教师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面向教师的教学情况诊断书,引导教师改进自身教学水平;分析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的学习问题,发现教与学的矛盾点,了解学情变化;诊断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教学管理部门掌握一手材料,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永红.学生评教数据差异化处理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0(5).

[2]胡平波.分析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维度结构及测量[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

[3]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