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计算教学的原点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20 浏览:6836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正确、快速、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1.重视口算快速地口算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第一学段要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在第二学段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让学生正确、熟练地口算.坚持每日口算的常规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2.加强估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要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养成估算的习惯”.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比如计算432加389时,有的学生认为:“400加300等于700,32加89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800多一些”;有的学生则认为:“432大于430,389小于400,因此它们的和比830小”;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这个数比400加400大,比450加400小”,这些都是正确的.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与策略.另外,让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对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计算99×51,计算前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99看作100,把51看作50,100×50等于5000,所以99×51大约在5000左右.在计算后继续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相乘所得积的个位一定是9,如果计算结果个位不是9,又偏离5000太多,肯定是算错了,从而起到检验的效果.3. 感悟算理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真正内化理解,掌握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更让其知其所以然.比如在低年级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利用小棒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体会“凑十”的过程,领悟“凑十”的方法.在高年级教学分数乘分数时,可以通过折纸活动、画线段图等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的时候,比如4.32÷3,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4÷3余下的1表示10个0.1,再和十分位上的3合起来表示13个0.1,去除以3,商4表示4个0.1,余数1表示1个0.1,也就是10个0.01,再和百分位上的2合起来表示12个0.01,去除以3,商4表示4个0.01,从而让学生理解感悟了小数除法的算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比一味强调计算法则要有效得多.4.注重方法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表现在计算上,就是算法灵活、多样、力求简化.首先,在学生掌握基本算理和动手操作后,可以让他们多观察计算题的特点,找到简便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比如198加56,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可以把198看作200,再从200加56的和里减去2,从而掌握凑整、多加要减的方法.其次,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是进行简算的基础.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为灵活简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可选用这样的事例:每件上衣85元,每条裤子35元,写这样的10套服装一共要付多少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85×10+35×10和(85+35)×10,从而通过同一道题的两种不同解法,让学生明白了85×10+35×10等于(85+35)×10.最后,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特殊数字的计算规律,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比如看到0.125想到×8, 看到25想到×4, 看到 想到0.125, 看到 想到0.375, 看到 想到0.625, 看到 想到0.875等.让学生养成能简便尽量简便计算的习惯,并在实践中把这种习惯内化为一种计算的良好品质.5.鼓励算法多样化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可以出示带有现实情境的问题:一张游园券16元,写24张游园券共要付多少元?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大约要多少元,然后再设法算出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算法:24×10+24×6等于384 24×20—24×4等于384 20×16+4×16等于384 24×2×8等于384等也可能有的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在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之功.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充分挖掘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的一切因素,长期坚持,抓细抓实,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