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10 浏览:56638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桥梁,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它能够在课堂呈现学生生命的灵动,追寻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就是成功的课堂,善于引发有效的课堂资源,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很好体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实现角色转化,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能彻底的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的主动实现.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有效互动;信心;角色转变;平等对话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引发有效的课堂资源的生成,并把它转化成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科知识的有效因子,从而让课堂呈现学生生命的灵动.那么什么是有效互动呢?

一、有效互动的涵义

有效互动就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互动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我国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填鸭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重视教给学生知识,忽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在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二、给学生信心——有效互动的前提

要想让历史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首先要注重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兴趣的培养.师生情感是交流的基础,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科学的交流合作建立在师生彼此自信的基础上,因此,自信是互动课堂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过程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与教师共同提升.

三、角色转变——有效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积极的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传授者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四、平等对话——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的,在一个呆滞、具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历史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构建一种充满和谐的课堂.

真正的对话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句热情的赞语,每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精神的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同学真诚对话.

五、联系实际——有效互动的素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历史学习必须要观照现实的社会,为认识现实社会怎么写作;同时,也只有在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中,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反思历史.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

历史虽然生动,但一些历史时间、事件、人物、过程难记易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也很抽象乏味,因此借助多媒体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件再现出来,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愉悦思考中既学得知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会因此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瑞士,《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P142

[2]叶澜,女,中国,“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教育研究》, 2003年第8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沙河中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