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9 浏览:6329

摘 要: 体现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重视过程,发展能力,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 键 词 : 实效; 体验; 质疑; 感悟;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52-01

在新课程的尝试实施中,我们不断的摸爬滚打,尽己所能的创新改造,努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发展上来,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也常常呈现出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喜人局面.如何与时俱进,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个“场”,它是一个灵动的即时生成过程.和谐课堂是一种美丽的景致,更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那么如何创设课堂的和谐呢?方法很多,我在教学中体会最深的是在课堂中创设的氛围.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气氛,同一节课的内容在不同班级教学后有时感觉会相差很多.我教的三年级数学学生很活跃,有几个学生的思维非常敏捷,一旦他懂了,第一时间就要讲出来,不讲就浑身难受.作为教师,与其堵还不如疏.根据教学内容,我常把课堂一部分时间交给他们,让他们互相当老师.

学生听学生讲课有时比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因为他们希望抓到同学的错误,有时辩论很激烈.这样探讨后,不仅搞清楚了疑难点并且记忆很深刻.你讲我讲轮流讲,全班养成一种善于和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良好学风,学生很有成就感.和谐课堂中突显课堂教学的开放与,掌握到何程度全在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一、新知导入重实效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我们在观摩一些公开课的时候,常有同感:教师导课可谓是煞费苦心!生动有趣的故事设计,五花八门的现代技术手段,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外部激发,重现实素材的选择加工,而轻传统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轻学习兴趣的内在唤醒,轻数学思考的激活引领.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师生简单的谈话后,学生观看一场热闹非凡的足球赛,约3分钟后,一个进球勾画出“角”的静态画面,以此引入“角”,阵容可谓庞大,学生的眼球也绝对被吸引.可冷静回想整个过程,足球比赛中的进球与角的概念联系并不密切.首先,运动员射出的球行进路线大多并不是直线,有时是有弧度的曲线.这样就不够科学严谨.其次,用球赛引入角,化易为难,适得其反.角应该是生活中既常见又简单的平面图形,当学生还沉浸在球赛中,当学困生还在猜测老师有何用意云雾缭绕时,引入角的认识,似乎有些抽象和突然.试比较下一个设计:师生谈话,学生观察老师的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用手摸课桌面,第二个动作:用手摸桌角.)由学生来猜哪个动作摸到了角?再让学生也来试摸一次等显而易见,第二个设计简单可行,不拐弯抹角,不舍近求远,不刻意追求形式,学生参与并经历了观察、比较、猜测、体验等过程,既节约时间,又印象深刻,真乃事半功倍.

可见,有效的导课以最贴题、最简洁,有参与、有经验、有体验的设计为最佳.一定要摆脱造作,拒绝“大手笔”,切勿“劳民伤财”.

二、探究新知重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重视过程,发展能力,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1、体验参与悟新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有效的数学课堂要提倡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摸一摸,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观察、操作、思考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有观察材料,又有问题探究,并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2.质疑探究拓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当学生都已描画出很多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图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可以给它们分类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分为几类.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如教学计算23-7时,教师不直接暗示算法,而是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看哪个小组方法多,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主动去探索多种个性化的算法,结果,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让我惊叹不已,有的摆小棒,有的借助计算器,有的列竖式,有的用各种口算:10-7=3,13+3=16,13-7=6,10+6=16;还有的同学用做减想加的方法16+7=23,所以23-7=16,更有一种奇特的算法让我当时愣住了,他说先算7-3=4,然后20-4=16,虽然得数相等,但按常规思维难以理解,我当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他说算理,没想到他竟说得有理有据:23减7,个位3个1减7个1,差4个1不够减,就从20里减去4就是16,说得多好呀!这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多方位的分析、多角度的联想、多层次的猜测、多方面的实验,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改变问题情境,开拓解题思路.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几点感受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也应当首先对其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知识的获取没有捷径,只有亲身体验,自我领悟的由心而生的知识,才让人倍感亲切.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课堂引导者的角色,为主角们提供感悟、质疑、探究的舞台.与时俱进,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实现每位学生的数学梦想等相信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