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历史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49 浏览:44313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38-02

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优化历史课的教学过程.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本文仅从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的改革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优化教学的过程,必须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在教学实际中,教学过程概念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可以从层次上讲,可以从内容上讲,还可以从学科上讲.本文所说的教学过程,专指历史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并使学生掌握和内化的过程.但是,这不单是教师将传授内容“奉送”给学生,让学生予以“接受”的关系.克林伯格说:“教与学是统一的,但不是同一的.教师的某一种活动未必能使学生必然地产生相应的活动,即所期待的学生的反应.学习不是教授的简单的反射.”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唯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展开活动,积极地钻研教学内容时,即唯有当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师的教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借助自己的教授活动,唤起学生掌握教材的自我活动,以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符合于教育目标的特定的认识、能力和态度.而长期以来,历史课的教学,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只注重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优化历史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要求历史教师根据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课堂教学结构,是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所安排的教学步骤和环节.由于受传统教学论的影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一直沿袭的是赫尔巴特学派的“形式阶段说”,也就是凯洛夫课堂教学结构的“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凯洛夫按照课堂教学结构的“形式阶段说”构建的“五环节”,在揭示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步骤,即结合学生旧有知识,有计划、有系统地发展新知识这一点上可以给予高度评价.发展知识,归根结底是将新知识统一于旧有知识体系之中,并通过知识的应用予以巩固.凯洛夫课堂教学结构的“五环节”揭示了教学的一般规律,影响我国课堂教学半个世纪,并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五环节”的形式阶段论是存在问题的,即以教师为中心,新授的知识是全凭教师以现成的形式加以揭示和教授的,这是现成的知识灌输,因而不能不说是知识的贮藏,再者,形式阶段说认为一切的课业,均以同一的阶段顺序展开,这就导致教学的严重的形式化、机械化、僵硬化了.

我们可以说,上述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一种划一的、封闭的模式,它适应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适合于讲授法,它主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历史教学改革在目标、课堂、教材、教法和考试诸环节全方位地展开,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也要进行改革,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

目前,我国广大历史教师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主要有:“读(阅读)、理(理解)、练(练习)”的“三段式”课堂教学形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四段式”课堂教学形式;“角色扮演”课堂教学形式和“模拟情境”课堂教学形式.日本佐藤正夫倡导的“学习课堂系列学习”学说可以借鉴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中来,这一学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出问题与课题,使学生直面矛盾与障碍(困难),引起学习动机.(2)使之分析问题与课题的目标与条件,认清矛盾与难点所在,抓住真正意义上的问题,理解课题.(3)使之探讨适当的解决原理、可能的解决方法及手段,计划解决活动.(4)实施解决活动的计划,实现问题与课题的目标.(5)检验、评价、总结学习的结果,使之进一步进行反复练习与应用练习.上海青浦县通过实验得出一种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结构包括具有层次性的五个环节.(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3)组织分水平的变式训练.(4)连续地构造知识系统.(5)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简化为:问题情境――指导尝试――变式训练――系统归纳――反馈调节.以上佐藤正夫和上海青浦县实验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原则,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值得我们历史教师借鉴.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现代教学论的原则,结合个人的实际,也总结出来一个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奉献给读者:激发兴趣――指导自学――交流讨论――探究解疑――练习反馈.

三、优化教学过程,必须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特征,教师讲、学生听.只注重了教学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历史是过去了的人类活动的记录,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要把过去了的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的头脑里使其形象化,形成具体、清晰的历史表象,并使学生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开展思维活动,获得正确的概念,离不开教师适当的讲述.所以,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中往往主要采取讲述法来依靠教师的讲,把历史讲述得生动形象、具体正确,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正确的讲述,反应历史的本来面貌,确保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因而,讲述法成为中学历史课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讲述法的基本特征是教师较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恰当的讲授方法,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减轻学生的负担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讲述法是中学历史传统的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那么我们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就必须直接面对讲述法,科学地认识讲述法,从而改革讲述法.讲述法长期以来能成为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最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肯定具有合理科学的成分.第一,可控性强.易于发挥教师的整体功能,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及其具体过程,对讲述内容随时作出适度的控制和调节,以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效率较高.它可以把前人长期直接积累的科学知识用较短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比较节省时间.第三,简便易行.讲述法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物质条件,是所有教学方法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第四,有利于形成概念.历史概念的形成,离不开语言的抽象概括,当然也就不能没有讲述法.但是,讲述法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它容易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难于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恰当地运用讲述法,讲述法常会形成“课课一个样,堂堂一种腔”的满堂灌、“一讲到底”的凝固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容易演变成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天长日久地“讲”,学生势必养成一种依赖习惯,自然谈不上独立钻研、探索、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了.


历史教学应当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基点和归宿.但是,智力和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在运用知识中发挥智能,离不开教师必要的讲述.关键的问题是教师怎样讲,所以要改革讲述法,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如何改革呢?一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辅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了解问题应如何提出,明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关键;二是重视知识的结构,即历史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三是精讲,有针对性讲述,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讲学生不懂的问题,要给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上,除了要对最基本的讲述法进行改革外,还要积极借鉴和引用“四段式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的成功经验.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遵循“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的原则,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只利用学生听觉功能的注入式,而积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基础上的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实力、脑力(思维)和动手能力等综合功能的作用.对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无论怎样改革,都应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准绳,以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为根本依据,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学方法的运用,还要根据教师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并在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责任编辑 易 凡)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