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数学教学质量创设有效性教学的途径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788 浏览:60693

新的办学理念,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给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了极好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约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深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

提高幼儿 数学教学 创新设计 有效性

最近,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碰到的困惑和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不知如何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数教育的要求,教师心中无数;内容整合时难以把握某一领域的特质;数学知识如何与主题相结合;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表述既要规范又要能被幼儿听懂、理解,等等.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资源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首先,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幼儿处于自然状态,而教师的观察是有目的的.如“帮助兔奶奶”活动,教师在游戏中提供幼儿各种蔬菜图片和实物玩具,让幼儿模拟炒菜,借以了解幼儿对萝卜的感知,隋况.

其次,创设机会给幼儿表达表现,呈现幼儿的现实水平.有时在设计活动之前,教师为了较好地把握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还可以创设一些机会让幼儿把这方面的经验激发出来.

明确教学的方向与要求

教师要熟知并把握“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以及与本活动相关的核心经验;熟知并把握相关年龄段的阶段目标;熟知并把握相关领域本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内容与要求.

目标定位

首先,要基于对幼儿现实发展水平的分析和对幼儿发展要求的理解,确定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教师在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该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要求之后,在发展要求与幼儿的现实水平之间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从而通过教学提高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

其次,目标定位要适切.教学活动目标既要体现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又要在整合中抓住特定活动最精要的核心经验,体现其领域特质.

最后,目标要准确、简明.一方面,目标涉及的“点”不应太多,写入目标的应是本次活动想解决的主要问题.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有所体现,而在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不一定都写入目标.另一方面,目标的表述要准确,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须针对本次活动.

首先,教学内容与目标要相匹配,教学的素材能承载活动的”核心经验”.如“帮助兔奶奶”活动的核心经验是“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教师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是萝卜,它具备了多重特征(萝卜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所以此活动的内容与目标是相匹配的.

其次,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思维特点与情趣.在设计“帮助兔奶奶”活动时,教师根据小班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思维方式,从观察实物萝卜的外形特征入手,让幼儿边操作,边观察,让幼儿的思维伴随着活动而逐步展开.同时,教师将“帮兔奶奶办萝卜宴”的情节贯穿于活动中,受到幼儿的欢迎.

最后,要研究何种教学内容适合何种活动的形式.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下,哪一种活动组织形式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这需要教师的慎重选择.由于数学知识是以个体建构为主的,在很多情况下适合在区域性活动中进行.数学集体活动则有利于概念的提炼与提升、操作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表达、想法与经验的交流以及对共同学习氛围的感受等.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引起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设计的问题,隋境要与目标相匹配,从而使问题的设置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各环节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推进(某类知识是怎么让幼儿一步步学会的),每个环节设计要有目的(这个环节想让幼儿做什么,达到怎样的效果),每个环节结束要有小结(这个环节给幼儿的知识或经验带来了哪些提炼与提升),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有呼应与衔接.

最后教师的提问要以开放式的问题为主,幼儿应能听懂、听明白.

教学媒体的运用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利用生动、有趣的画面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呈现幼儿曾经参与过的活动或幼儿的图画、搜集的资料等,帮助幼儿回顾经验.再次,借助动画把抽象的概念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一直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些青年教师唯教学参考书为上,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高,自己不必再花心血去设计教案了,往往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时间一长,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把握核心教育目标的能力.“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