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让习作教学水到渠成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36 浏览:142782

谈到“习作教学”这四个字,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谈词色变,因为它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软肋”.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作文,作文又是怎么教出来的?在几年的探索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我心中的答案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实践.在多渠道的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我们的习作素材源源不断;在一个个习作实践中学生习得写的方法,写的乐趣,提高了写的能力.那么从哪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入手呢?

一、阅读积累实践,习作之“米”

阅读与写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卷山积,一篇吟成”.这些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都强调了写作对读书的依赖关系.阅读可以开阔思路,引发文思;阅读可以丰富词汇,吸取写作材料;阅读可以悟出写的规律,得到指导自己写作的“好范本”.一句话,书读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的写法.阅读的作用如此巨大,这就要求我们务必重视阅读,同时注意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长期坚持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将储备越来越多的词汇和知识,我们也就有了下锅的“米”.

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了,光靠脑记是不行的,需要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作摘抄笔记.一般从三年级起,我们就让学生准备一本积累本,坚持天天摘记.学生开始往往比较抵触,并且不能坚持,那么这需要让学生明白摘抄的意义和乐趣.比如我刚开始要求做这件事时,经常借鉴《鹅软石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生活学习中很多看似鹅软石的东西被我们随意丢弃,一旦我们需要它时,它就变成,我们不得不为丢弃它而懊悔,那么我们就坚持做一件事——摘抄,让鹅软石都变成.于是当他们的作文中,发言中不断有精彩的语段闪现时,我不断的赞扬——你又多了一颗.学生自然能品尝到摘抄的乐趣了,摘抄的积极性也就高了.总有一天,他们会厚积薄发,信手拈来就找到习作之“米”.

此外,我还经常开展一些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如班队活动开展“好书交流会”“好书介绍会”;每天务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图书;还利用课前三分钟与学生品析精彩语段等.

二、生活实践,习作之“源”

习作课堂中很多教师热衷于“教”,教审题,教选材,教构思等等,教了很多很多方法,学生具体怎么写却都很不清楚.原因在于学生提笔时没什么可写,肚子里没有东西,对于该怎么写都只是“纸上谈兵”.


而作文时也常见一些学生皱眉头,咬笔头,搜肠刮肚地“挤牙膏”,实在没话可说,只好以检测话、套话、空话来凑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学生面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熟悉生活,热爱生活,做起文章来,内容才会充实,丰富,语言才会生动.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写作的源泉,任何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均源于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生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无论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还是纷繁的社会生活,只要学生身临其境,或亲身经历,或体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就会比较科学,细致地了解客观事物,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就烂熟于心,也便能下笔成章了.

比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习作要求是按一定顺序写一处景物.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先交代习作基本要求,而后让学生自己找景或观察或回忆,然后练写,恐怕不少学生去抱“作文选”的佛脚.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我便将学生带出校园,走进自然生活,一起畅游科山公园.我们一路前行,观景赏花,戏水追云,观赏时,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观察,从远到近,从形到色,从触觉到味觉,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实践,再配予老师充满诗意的解说,学生展开了大胆地联想和想象,于是《科山之秋》《秋景》《迷人的科山公园》等美文诞生了,追其成功之处无不在于让学生亲自在体验实践中悟出了写作的真谛.总之,习作就应该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他们到社会的大环境和大自然中去实践,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习作积累素材.

三、课堂实践,习作之范

作为教学活动,课堂实践是我们的生命线,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面向教学主题和实施教学策略的主阵地,而作文课的指导习作实践,更是学生领悟写法,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习作生涯的范本,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作文指导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1.情景活动再现打开习作思路

所有的作文指导课都要努力制造一个情景,通过这样那样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诱发学生习作的和提供习作的依据.这一点我想老师们都有共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对此可让小游戏、小实验和情境剧表演,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有幸欣赏到“福建省小学新课程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赛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执教者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和情景体验活动,使课堂精彩迭出.如“吹气球中彩游戏”“穿针引线”“穿鞋带”“盲童回家”“老师现场舞蹈表演”等.这些游戏中孩子们玩得尽兴的同时又受到情感的熏陶,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在游戏时老师们很有意识地引导观察的顺序和方法,把观察的时间拉长,观察的面切细,因此学生现场写出来的片段和文章的内容都很充实,语言也生动.而那些小实验比如“用纸杯烧开水”“倒不出的水”“分不开的书”等等,经常在课堂实验,孩子们看到刺激的同时又得到智慧的启迪,尽兴之后再辅以一定的方法指导,连很不爱写作的孩子都能轻易地写出佳作了.

2.课堂评价机制,修改完善习作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了写作的和凭借就要让学生去自由表达,此时若给他们太多的约束,就会使他们头上的“枷锁”增加,创造力也就消失殆尽.待学生自由表达完后,我们并不是听之任之,因为此时学生的作文会有很多漏洞和毛病,需要我们帮他修改完善,这时就要在课堂上,引领评价机制,指导学生进行课堂修改实践.此时的修改实践不能老师越俎代庖,最好让学生全员参与.

首先,利用自我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应注意每次写作之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并批注得意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这样在评改过程中得到分析表达的锻炼,有了自我反思和消化的过程,学生便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写法的训练,也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利用生生互评,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启发.通过引导学生生生互动的修改,学生在肯定别人优点的同时,又恳切地指出不足之处.批改中,学生展露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创造能力,在这样的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中,学生会合作和评改,也培养了鉴赏能力.再者教师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最具权威的,精当、准确的评价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用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再由学生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在评改时从不同特色的文章寻找学生的优点和特点,给予表扬,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如此机制,学生在评改中掌握写作的技巧,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练笔实践,习作之“本”

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除了要多读多看之外,还必须多练.中国有句俗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说想提高写作水平,不经常练笔是很困难的.练习多了,学生就能熟能生巧,得心应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天才出于勤奋,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的确是学习写作的根本.

写作要多练习,记日记是最好的办法.日记训练最易为小学生接受喜欢,而且还具有不可忽视的“载道”作用.每周不限定篇数,不限定字数,让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及时肯定日记中的积极思想,学生就乐意表达了.其次,运用多种形式拓宽练笔实践平台.单一的每单元一次的课堂习作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起笔练习.比如1.增加每日小练笔,每天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根据命题写片断,或围绕一个词展开想象描写,或抓住一个实践片段写景,或抓住一个场面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2.深入挖掘节日资源,创设练笔平台.泱泱中华是传统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的大国,挖掘这些节日的内涵,创设活动环节,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情境中,把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反映到习作中,既拓展练笔实践,又进行文化熏陶,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左小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