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慢下来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89 浏览:18372

说起语文教学,很多老师都感叹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太多,知识面太广,初一学生可以做初三学生的阅读题、作文题等也曾有上高中后的学生跟我谈起高中语文课进度快,老师不再像初中老师那样讲得详细,要靠学生自悟等.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虽然教学成绩不错,但付出的精力也不少.这让我不得不思考,过去语文课上自己是否讲得太多,按照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对学生扶的太多,而让我们的学生上高中后自学能力欠缺,而与高中语文课堂无法接轨.

其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了,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课堂上看到听到的仍然是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现象,学生的被动学习痕迹仍非常明显.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是当代教学研究的焦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往往反映了学生素质中的诸多因素,决定着学习的效率、质量和学生未来的发展.

自学能力是学生主动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具有了这种能力,就会“展卷而能自通,执笔而能自度”了.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更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让语文教学慢下来,打破固有的程式化,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很好的习惯.”很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自主、自觉、自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语文课上需要培养怎样的很好习惯呢?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对课文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更主动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2.培养有目的性的学习习惯

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听课效率才能提高,最终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重点预设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重点,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或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有目的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怕“浪费”时间,让教学慢下来,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比老师填鸭式植入学生大脑的东西更容易长久的储存和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现的学生家长听说写学习资料都会很支持.我认为学生手中的字典是必不可少的,而从书店里写来的教辅资料,多数学生不会合理地利用,只是带到课堂上照搬照抄,死记硬背,这让老师的教学过程也非常省事,轻松不少.但我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理解得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哪怕有不同的观点也是一种进步,并使之能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所以,我在上课时一般不要求学生使用其它的参考资料,即便要使用也放在课后,只是仅供参考.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脑的习惯

自读课文教学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小主人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勇于参与、乐于参与、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学生的参与过程就是他们勤于动脑的过程.

5.培养学生学后总结的习惯

每堂课结束都有一个课堂总结的环节,这个环节一般由学生完成,一开始我培养他们根据老师上课所涉及的内容和板书进行总结,每一课无论是内容还是文章类型,还是写作方法都不同,学生一开始只能就一些表面的问题加以总结,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总结基本能能抓住文章的重点,且能从多方面总结.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后,就会把学习看成一件快乐的事,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循.

1.课前三至五分钟说话训练.

课前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发言,例如可围绕将要学习的文章作为话题,也可以就自己了解的时事新闻进行简单的陈述,也可以讲故事等,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训练和提高,对优秀的学生给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精心设计导语

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设计的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抒情式、激发式、问答式、助读式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有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对不同体裁的课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现在的语文学习对于文体意识有所淡化,但初中语文所选课文,大部分文章比较典范.因此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还是写作指导,这些文章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对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独特的角度探讨它的文体知识,各种体裁的文章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选择了一些特别典范的文章进行精讲,教给学生相关的文体知识和学习方法,然后在其它相应的文章中进行自觉实践.

四、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信息辅助学习

文本信息主要指:单元提示、阅读提示、课后习题、课解等.

“单元提示”是对每个单元的整体“俯瞰”.单元提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单元共性的内容,共同主题的概括;二是学法指导.在进入每一单元前的学习时,很有必要对“单元提示”进行阅读、分析.“阅读提示”是文章的导语,它或提示文章主题,或指导学习方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内容对于学生自读课文有相当大的帮助,可以说读懂了它,并学会利用,课文就学好了一半.“课后习题”是对“阅读提示”的扩充和落实,并兼顾三个维度的学习既有内容的理解,又有语言的赏析,还有情感的体验,而且题目设计也是逐层深入的,这些都大大扩充了“阅读提示”所涵盖的内容,“课后习题”是学生自学的“主阵地”.“课解”的作用很多.

有人说:“老师讲的越多,学生学的越少.”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讲倒”一大片学生,只要我们放慢我们“讲”的节奏,把学生卷入学习状态,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行为和能力.这只是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空间还很广阔,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创造性、独立性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