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298 浏览:5485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是个性化的生本课堂.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更鲜活、更扎实、更高效呢?

一、课前研习,帮助解读

阅读教学应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让学生阅读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文章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基本文学知识,了解作家的生平,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学习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萧红的生平,然后请学生互相交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萧红的童年生活.母亲早逝,父亲因她是女孩子不喜欢她,继母更不喜欢她,祖母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只有祖父疼爱她.和祖父在一起,萧红是无忧无虑的,是无拘无束的,因此她对祖父充满了无限的依恋之情,长大后离开家庭,能让她魂牵梦萦的只有年迈的祖父.掌握了这些信息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巧妙切入,深挖文本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文本阅读能力,能找准切入点,深挖教材,于细微处发现不易觉察的信息,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方能浅出于文本,游刃有余地驾驭文本.

在教学寓言《画龙点睛》时,我抓住龙的眼睛画上去之前和之后的不同,让学生反复读,感受变化,感悟画师张僧繇的高超画技,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画师,并在此基础上引出“画龙点睛”的妙处.课堂上学生妙语连珠,纷纷用“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等成语赞叹画师的技艺.成语的意思呼之欲出,学生的感悟有力度、有深度.

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找到课文的切入点,即从文中归纳出动物、植物、农活三组词串.这三组词串的内容即为课文大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清晰到位,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入丝入扣地交流.

三、“读”占鳌头,贯穿始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老师倡导,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本.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风景名胜的文章,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等,教学这类文章无需过多讲解,只要反复诵读品味,就能领略那瑰丽无比的旖旎风光.

例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贯穿整个课堂的是读.第一步,初读.课堂上,我拿出成块儿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然后交流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初步印象.第二步,精读品味.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读、默读、评读、齐读等,直至最后熟读成诵.整个课堂,不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是引领学生循着“音乐之都”这条线进入美妙的境界,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做一场心灵的旅行.

四、巧添花絮,激活课堂

读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将读悟结合,为学生自主、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提供空间和方法指导.若在以读为主的阅读课上巧添花絮,更能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魅力.

很多生活用品都能为教学带来辅助作用,既简单又实用,而且能带给学生新鲜的感受和活跃课堂气氛.如《人类的老师》一文中讲到人类利用鸡蛋的薄壳结构建造了很多著名的建筑物,我国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根据鸡蛋的薄壳结构建造而成的.可是,小小的鸡蛋怎么会如此坚固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从家里带了一个鸡蛋到课堂上让同学们捏.一开始没有同学敢于实验,生怕一不小心将鸡蛋捏破了.后来在我的极力支持下,学生们慢慢地把鸡蛋抓在手心里,并通过切身体会感受到鸡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竟然会固若金汤.如果课堂上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听得枯燥而且一知半解.利用生活教具,轻松解决阅读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各种能力也相继得到锻炼与提高.

音乐也可提升阅读效益.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添加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将全文编成一首简洁、明快的小诗,配上一首乐曲,结束时请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齐读这首小诗,很多学生都被乐曲所感染.所以,阅读教学中音乐的运用,能更好地为创造文本情境、深化文本主题、丰富情感体验怎么写作.

五、课外阅读,有效延伸

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与生活同在.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张庆老师说,构建语文“知识树”的路子走不通,用繁重的作业压学生更是一个误区.只有打通课堂内外的界限,鼓励学生处处留心,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历练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课内外的衔接呢?我做了一些尝试.进入五年级后,有不少课文后都有一个作家卡片(也叫作家便览),于是在学完课文《二泉映月》后,我让学生动手制作了一张名曲便览,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作者、曲子的由来及产生的意义做成一张卡片,做得好的粘贴在“班级粘贴栏”.这样既将语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仅如此,我还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国内外名著.上完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我首先写了一本海伦凯勒的著作《检测如给我三天光明》,先指定几个学生阅读.当他们产生兴趣后,我趁热打铁,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后来,班上其他同学主动找我借阅.那段时间,班上掀起了一股阅读中外名著的热潮.

语文教学只有不断地给它注入新鲜活力,才能让学生爱语文,乐学语文.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使阅读教学绽放异彩,更加高效.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