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趣味性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3 浏览:8881

历史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可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增强历史材料的形象性,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能够利用生动、凝练的语言将历史的横断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适当的鼓励,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惊讶 、新颖之感,以引起学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下自己的见解:

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对学生耳提面命、严防死守.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猫,敬而远之.难怪西方学者批评我们的教育“没有儿童”,教育是无“人”的教育.而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这样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隔膜;学生不敢说,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动辄得咎,谨小慎微.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和孔乙己强不了多少.其实,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用典故,培养学习兴趣

第二,在授课过程当中,也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谜语、对联或者典故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另外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例如:讲授《勃兴的中华文化(二)》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战国末年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政治活动,感悟其爱国精神,我讲了湖南汨罗江玉笥山上屈子祠的楹联:

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组,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湘汉人

显见屈原把爱国报复寄托在《离骚》当中,而《离骚》又开创了一代楚辞体诗风,其爱国精神激励着“汉湘”民众.

通过对联,第一,吸引了学生向深探究其内在含义的究竟;第二,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诗话的优美,受到文化熏陶;第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将授课过程转化为探究过程,趣味盎然,可谓一举数得.但是要注意,调动兴趣的内容要切合实际,既要讲究活泼新颖,又要能让学生融入情境.比如:讲授《合同为一家》时,引用唐太宗拿谜语考禄东赞的典故,可让学生检测设自己就是禄东赞,老师出题,看看哪个禄东赞更聪明!通过这样的情景检测设,可以使学生感到很新奇,很有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增强历史材料的形象性

历史材料由于离我们年代久远,加上叙述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中运用形象思维激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创设历史情景,给学生重返历史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将一幅幅历史画卷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比枯燥、空洞的说教,一本正经的大讲道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历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即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特定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用语言、形体、情感和道具等方式表现特定的历史场景,重现历史,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表演.在表演前或表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在讲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当时的情景,我在导入新课时是这样设计的:指挥学生高唱《国歌》,之后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吗?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吗?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这种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又有何表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时代. 当然,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能利用生动、凝练的语言将历史的横断面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鼓励学生,给学生成就感

心理研究表明:中生自尊心特强,但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中可能因一时的困难或挫折而失去信心,连续的失败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难度的把握.除了规定总的教学目标以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规定不同的近期目标,当这个目标达到后,则马上再提出一个新的、已提高了的近期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只要学生认真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追求之中,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用语言来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对所有的属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内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内容,如“你说的很好”,“这一点非常对”;内容有出入的,也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如“虽然在某方面还有点问题,但你能说到这些,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对存在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给学生指出来,使之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既增强了信心,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探寻新课程教育方向,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恰当地运用趣味教学法,会给历史教学增添不小的魅力,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