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83 浏览:119131

摘 要 本文对当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失衡、教学流于形式、德育效果缺失等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探讨了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如师生关系紧张、教学目标偏差、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式单一等;最后从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评价机制的优化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中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 键 词中学政治课堂 教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1.1 教学目标失衡

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这对习惯了应试教育与“一考定天下”的教师们来说,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很容易出现教学目标失衡的现象.比如关注了情感目标,就弱化了知识的掌握;有的教师在教学目标上仍然过分注重知识目标,没有很好的展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失衡也导致了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1.2 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很多老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不恰当地使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式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掌握其实质,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所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由于缺乏引导,变成了学生的闲聊;比如探究式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1.3 德育效果缺失

新课标指出,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和主要阵地,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仅仅把思想政治课看成一门文化知识课,政治课考试成绩的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德育效果缺失.

2.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2.1 师生关系紧张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课堂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习惯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类,甚至按照成绩排座位,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2.2 教学目标偏差

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确,导致课堂教学目标认识偏差,难以操作的局面.如有的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过于拔高,难以操作;有的教师忽略教学目标的设计,导致教学活动思路不清;有的教师没有辩证地看待“三维目标”中的各种因素,导致教学目标的确定失衡或片面.

2.3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推广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把握和使用往往不到位.另外由于升学压力的制约,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畏首畏尾,仍然以分数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特别是中学毕业班,没有时间允许教师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4 评价方式单一

这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模式都是纸笔测验,缺乏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并且往往只看重终极化的评价,看中期末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大大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影响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增强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3.1 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的和人文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们要改变以往那样做那个高高在上的师生观,成为课堂中跟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一员.例如在学习“决策”时,可以以模拟听证会的形式进行,讨论学校收费问题.可把学生分为学生家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教师和学生代表、学校和教育局领导等几个小组,让同学们站在各自的角度畅所欲言,充分体会到决策的内涵.这样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就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2 优化教学目标

首先,充分了解学情.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建立在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借助访谈法,通过与学生轻松地聊天对话,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动向、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现有知识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解,使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充分理解三位教学目标的内涵,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有所侧重.例如《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课主要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所以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加以重视,使学生们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主要介绍我国的基本国策等,这就应该注重知识目标的设计和掌握.

3.3 优化教学策略

首先,联系生活.政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只进行单纯的理论讲解难免会抽象和僵化,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时,就可以联系当前的“钓鱼岛事件”,让同学们分析思考.其次,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如音乐、影像等形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得以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示.如在讲《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课时,可以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让学生在思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4 优化评价机制

首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新课堂要求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所以评价也应该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这三个方面展开.在评价中既要注重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其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综合考试性评价、活动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考试性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理论知识向实际运用的转化上;活动性评价可以用在社会调查、探究性学习、演讲、辩论等活动中;发展性评价可以用成长档案袋的方式,收录有关的学习成果、社会调查报告等.第三,评价的差异化.评价是为了促进更好的学习,教学中也注意根据个人特点因材施教,评价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差异化的评价.如对于那些平时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同学,要适当鼓励;对于发言活跃,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指出不足之处,使其明确奋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