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参考·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26 浏览:31862

【摘 要】将时事材料与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拉近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体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 键 词 】时事材料 地理教学 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80-02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时事”是指“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其具有时代特征强烈、与生活密切相关、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等特点.地理时事材料主要指以下两类:一是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中有关地理的新材料,二是科技进步所推动的地理学科领域的新发现、新动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背景下,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时事材料,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探究式地理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等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实现方式,对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时事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运用鲜活的时事材料来导入地理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活化枯燥的学科理论知识,迅速地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从而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魅力,提升教学效率.

资料来源:《气象专家聊“热天儿”:今夏缘何现高温?》,新浪网,2013年8月23日,http://weather.news.sina../news/2013/0823/175093101..

例如,以“自然灾害――气象灾害”为主题组织高三复习课教学时,笔者运用了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我国高温日数分布图(2013年夏季)”(见图1)作为课前导入素材,并抛出设问:“回望2013年酷暑,我国真正的火炉在哪里?”学生一下子就被这张图所吸引,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导入课堂后,笔者将广州地区在8月份也经历的连日高温天气进行对比,探究成因上的差异.在生活中的深刻体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有了感性认识,活化了课堂知识,拉近了地理课堂与学生们生活的距离,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渴望知识、探究知识的,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开展做好铺垫.

二、以时事为案例创设探究情境,提升终身发展的地理学科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构面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创设探究情境有利于转换师生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确立教师的引导者地位,促进学生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强化基本的技能,并逐步形成终身的地理学习能力.

时事材料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从学科知识内容上来说综合性强,涉及区域表层的各个要素;从内容的载体来说,既涉及最常见的文字、图表信息,也越来越多地以音频、视频等多维度信息呈现.以时事材料为案例,有利于创设探究情境,通过问题设计锤炼学生的多向思维,提升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地理学科能力.例如,对图1“我国高温日数分布图(2013年夏季)”进行情境创设,探究我国西北内陆夏季高温与东南沿海夏季高温的成因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表1完成探究,并得出结论:西北内陆高温的原因在于深居内陆,地形封闭;东南沿海地区高温的原因在于受副高控制.

表1 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8月高温成因对比

影响因素 西北内陆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 地处沿海

大气环流 夏季风影响不到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地形 多高大地形,地形封闭 低矮丘陵

天气特点 连续晴朗 连续晴朗,无台风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运用时事材料有利于增强地理学科的应用性,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如巴西足球赛于2014年6月至7月间在巴西国内12个城市分小组举办,笔者将其设置为“到巴西观看的中国球迷往返于玛瑙斯、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等多个城市之间该携带哪些季节的衣服”来讲授巴西的气候特点.如图2“巴西场馆分布图”,巴西地处中低纬度,纬度跨度大,地形多样,气候类型多样.地处北部平原地区的玛瑙斯、中部高原地区的巴西利亚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里约热内卢分别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但此时南半球属于冬季,地处赤道地区的玛瑙斯高温多雨,处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亚早晚温差较大,气温较凉,东南沿海的里约热内卢则处于一年中气候最干爽宜人的季节.通过该题考查学生对巴西气候的成因及其特征的掌握程度,从而加深对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理解.通过此案例,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就在身边,感觉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地理知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

资料来源:《巴西:12座球场,气候各不同》,《环球科学》,2014-06-20,http://.huanqiukexue.//scilogs/2014/0620/24514..

三、以时事为切入点,提升高三备考效率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改变,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能力立意,注重选用“新材料、新情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高考地理复习方法也要不断更新,以增强备考的有效性,将地理时事材料融入日常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各地高考地理试题中越来越多出现以时事热点为背景的试题,如2014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第40题.

40.(24分)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有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黑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海,海水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且在100~150米深处存在密度跃层,形成“双层海”. (1)伊斯坦布尔的气候特征是 .(4分)

(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壮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其原因是什么?(8分)

(4)分析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原因.(8分)

本题的命题背景在于2014年初里海沿岸的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的政治事件,该事件举世关注,新闻报道也铺天盖地.通过这一政治事件,该组试题的命制落在“区域”――里海及其周边地区,这是地理的视角,试题当然是涉及区域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分析、解决、论证、探讨区域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质上是考查区域“有什么”、“为什么”与“怎么办”等主干内容.第(1)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第(2)题通过地理现象成因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逻辑推理能力;第(3)题通过地理现象成因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逻辑推理能力;第(4)题考查生活中的旅游活动这一现象的区位原因.

高考试题具有引导高中教学的功能,运用如笔者在进行高考专题《地质灾害》复习时就结合新闻媒体的“海啸预警新闻”中海啸可能发生海域设置了探究情境,并引入了2013年广东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第40题第(2)小题“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 、 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4分)”来考查学生对海啸成因的探究.

由此可见,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加强对时事热点材料的运用,以此为载体按照高考试题方向进行针对性训练,能极大提升备考效率.

四、结语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要注意地理科学的新成果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客观需要.但结合时事进行教学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时效性.热点时事有其时效性,教师运用要及时.否则,等到“时事”成了“旧事”,已经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了.二是灵活性.时事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学进度内容和方式方法,或复习提问、引导思考,或大胆打破教学计划而超前学习新课,或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这样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渗透性.教学时要注意渗透,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讲时事,而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依据,选授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时事.

【参考文献】

[1]赵娟.有效运用时事材料提高高考复习效率[J].地理教育,2010(1)

[2]广东省招生办公室.广东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及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何书敏(1979- ),海南琼海人,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教师,中学地理一级教师.

(责编 刘 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