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文言文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94 浏览:91988

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先秦的诸子言论到明清散文,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文言文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文言文学习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也必然地成为了学生学习、感受、承袭传统经典的殿堂.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的教学文言文,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终身亲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激发兴趣

1.1 导语激趣.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如教学《三峡》,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


1.2 诵读激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应该把“读”字摆在首位.在教学文言文时,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积极体验的空间至关重要.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等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朗读成诵,学生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老师略加点拨,就会明白众多意象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从而理解曲中的思想内容.

1.3 情景激趣.那创设情景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歌曲、图片、影片;讲与课文内容或人物有关的故事;介绍有关的诗词、对联、文学常识以及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艺术成就等;或是教师深情朗读、背诵.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情境,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学习的.美国有位学者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语文生活化.”时下不少流行歌曲或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或表现缠绵悱恻的心情,或融化古典诗歌的意境或检测借古典诗词的手法,达到了相多高的艺术水平.因此,我们应努力在古诗文,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引进流行歌曲,在讲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我唱了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一曲,同学们边学边唱,不亦乐乎.

1.4 活动激趣.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学语文,愿上语文课,不怕古诗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如《核舟记》这篇课文,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从船头、船尾、船背等细致地说明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再现了雕刻家高超的技艺.如何让学生品味到雕刻家高超的雕刻技术呢?单凭逐字逐句通译或直译,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第三、四个自然段,雕刻着五个不同形象的人,我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小组准备道具.堂上选几个学出来表演,东坡—就挑了个子高的,鲁直—就挑了白面书生,佛印—就挑上了我班的一个大肥仔.三个同学一上到讲台,台下一阵掌声.全班同学在下面一句一句地读课文,台上的同学则根据同学的朗读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和神态.当读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等”座位上的学生直说表演得不像.这个“不像”,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真的读懂了课文,明白了作者通过文字符号发出的信息.信息一、就是说明我们的民间艺术家们雕刻技术的高超,一个“不盈寸”的核舟,连三个人物的细微动作、神态都雕刻着栩栩如生;信息二、学生学过本文后,自然会升腾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源源流长而骄傲!

1.5 想象激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隆中对》时,引导学生跟诸葛亮对话:你认为对策合理吗?检测如诸葛亮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呢?学生用现代的观点去想象,大大增强了阅读兴趣,既学习了文言知识,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读文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鼓励学生缘疑质难,以疑促思,体现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研究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质疑的力度.

2.1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来学习古诗文.比如表现手法的比较,古诗文中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当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时,学生得到的往往是一种孤立的印象.在这种时候引导学生把有相同表现手法的文章列出来加以比较,就能使学生把散乱的孤立的印象用线串起来,既能做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调动激发创造的热情,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比如:《狼》这篇课文,文字不足百字,但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却让人久久回味.全文的故事情节,完全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如果粗线条地教授这课,则淡而无味.我在教学此课时,在清除文字阻碍的基础上,精心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思考题:《狼》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你认为文中的哪个句子,或哪段话让你得到的启发或教育最多,并要阐述自己的理由.开放课堂,允许学生自由讨论、争辩.

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中,我觉得学生的潜力与能量都是无穷的,是他们让身为老师的我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是他们让我在摸索中不断找到新的亮点与思路,这样的“教学相长”是愉快的,是令人受益无穷的.

当然,教育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